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和朱先贵老师的二三事

我和朱先贵老师的二三事

2013-10-24 03:42 作者:黄土枯树老屋 阅读量:549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和朱先贵老师在网上相识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时我认识他不一定认识我。

记得那是2006年,当时我刚刚在网易上开博,每天发表一些抒写自己心情的文字,然后将这些文字推送到博客上去,没事的时间里我会常到博客上去看看,渐渐地,我也开始试着写一些诗歌,不过那时我所写的诗歌还是很不成熟的。

有一天我打开博客的时候,发现上面有圈子邀请我加入的消息,当时的我还不知道圈子这个概念,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就走了进去,一看之后令我眼界大开,原来圈子里有很多人的文章,还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点评分类,这样你的文章就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你的作品同时也会被更多的人点评。这对我来讲可是一件好事情,我于是便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该圈子,在以后的学习和写作过程中受益匪浅,也有很多有名气的诗人和学者对我的作品进行点评,于时我的文学创作梦想在网络中开始变成现实。这个圈子就是文学平台,圈主就是朱先贵。

直到有一天,接到学校办公室的一个电话,说有我一封信,我到办公室后才知道,原来是《诗人》杂志寄来的样刊。我开始认真回忆这件事情,这是我上半年时投过的一篇稿子,那是我在清明节怀念去年已去世的奶奶的一首小诗《泪洒夕阳西下》,当时我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我先前投的许多稿件大都是泥牛入海,但恰恰是这一次,便重新点燃了我文学创作的梦想。

我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爱好文学创作,也偶有作品见于校报校刊,当时任学校宣传委员和通讯报道组长,在大学毕业前一直和文学打交道,后来因为生活和就业所迫,只能心中揣着一颗文学梦行走在险恶的江湖路上,我看遍了日升日落,踏着晨钟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伴着暮鼓走进一家家学校应聘,在华灯初上的十字路口徘徊……

后来,我的工作稳定了下来,文学创作的梦想再一次被点燃,于是就有了每天的信手涂鸦,于是就有了在网络上的博客博文,于是就有了在《诗人》杂志上发表的作品。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文学的道路上是踽踽独行,笑看风起云落,坐行晴川大漠,俯见碧水淙淙,但在这本杂志里我发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朱先贵。同时还有他的作品《水乡晨曲》。

从那一刻起,我觉得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再孤独,我在云起云落的山巅眺望,行走在泥泞路上也没有倍感清冷,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中我遇到了良师益友,从此我将自己的心血都化费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这样我才觉得人生更有意义。

真正和朱老师通话是在2010年,那是一个星淡河斜的秋天深夜。通过加QQ,我和朱老师进行聊天,这一聊才发现有相识恨晚之感,我们谈到了文学,谈到了人生,谈到了诗歌在生命中的意义。听到朱老师浓厚而有沉重的声音,我更加坚信这是一位师长型的诗人和作家,他对我提出的问题耐心地进行了解答,并且帮我修改了我自以为写的最好的一首诗歌,这首诗至今我还能够清晰地记起:

《凝望断桥残雪》

湖心亭畔残雪压枝

寒梅染远山

一道心动胭脂红

玉带桥上点燃

美丽的风景

寒风渐起

吹皱一湖碧水

夕照中飘动的衣裙

宛如翩翩飞鸿

伸开双手

托起断桥的玉带

一缕青雾

擦肩而过

打湿一颗落寞的心

蓦然回首

惊异地发现

你动人的身影

还有那潮湿的瞳孔

如雪的梅花

绽放在断桥残垣

片片映染着诗人的泪

这首诗我进行了反复品读,并把他推荐给我的同事进行阅读,他们都说我的诗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实我心里知道,这里面朱先贵老师功不可没。

以后就更加熟悉了,我的诗歌作品自己修改完后经常请朱老师审阅,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鹰文化报》主编,有许多作品发表在全国各大媒体报刊上,每年至少发表60余篇,这才让我对朱老师又有了重新的认识,一个在基层工作的人,能够在闲暇时间创作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并且同时又能写了许多新闻报道,实属难能可贵。

于是在我面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身体强壮的中年人,在茫茫雪地上行进着,他抬头看着远方,远处长风浩荡,梨花飞舞,群山苍茫。诗人口中哦呤道: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就是朱先贵老师,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用诗歌书写人生的人,一个以文学为生命在生活道路上歌呤的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和朱先贵老师的二三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