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抽烟的女人(一)

抽烟的女人(一)

2013-10-22 17:55 作者:红桃十 阅读量:2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最早见到的抽烟女人,是我的奶奶和母亲。在我们东北农村,妇女同志没有几个不会抽烟的。有道是东北三大怪,女人腰里别着大烟袋,便是对东北妇女抽烟盛况最形象的说明。

我记得那时奶奶七老八十了,牙齿几乎脱落光了,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奶奶抽烟的乐趣。在我的记忆里,坐在炕头的奶奶,身边总也少不了两样物件:大烟袋和装烟丝的小口袋。奶奶的烟袋杆足有半米长,像一杆地道的烟枪。奶奶烟瘾上来的时候,就用一只青筋暴跳的手,从装烟的口袋里捏一撮烟丝,然后仔细的摁进那古铜色的烟袋锅里。再然后呢?奶奶就把那杆大烟枪举起来了,哆嗦着手“咝”的一声划亮火柴,凑进烟袋锅点燃那金黄的烟丝。伴随奶奶丝丝拉拉抽烟的声息,那烟袋锅里就像木炭似的明亮起来。虽然奶奶抽得有滋有味,但毕竟年岁大了,嘴巴里的痰也就多了起来。但奶奶很斯文,从不把痰水随便往地上吐,而是吐在一张灰不溜秋的手帕上。日子一久,那手帕就成了一张怪异的地图。这时奶奶把脏手帕往爷爷怀里一丢,嚷道:老东西,帮我洗洗去!爷爷像领了圣旨,就真的洗手帕去了。不过到了大雪封门的冬天,奶奶就舍不得浪费火柴了。炕头上摆着一个现成取暖的大火盆,奶奶只要把烟袋锅往火盆里那么一伸,就可以从容的把烟点着了。有时说话嘴巴露风的奶奶,也会跟七老八十的爷爷开个国际玩笑,说凑近太阳点袋烟!这是当时农业学大寨最流行最浪漫的一句诗。

我母亲也是一个十足的老烟枪,而且烟瘾特别大。如果说奶奶一天抽上十袋烟,我母亲一天最少得抽上二十袋烟。我记得很清楚,母亲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抽一袋满满登登一锅子的旱烟;晚上临睡前也必须抽上一袋烟,否则这觉就睡得难以安稳。不过母亲用的烟袋杆明显比奶奶的短了许多,装烟丝的口袋也精致美观了不少,上面好象还绣了小鸟什么的。我记得母亲下田时,总会把烟袋杆往腰里一插,把装烟的口袋放进衣袋里。因为到了田间地头,忙里偷闲的母亲,是要美美的抽上一袋烟的。

尽管母亲喜欢抽烟,但没见过她花钱买过烟叶,一切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了春天,母亲就会在房前屋后空闲的薄地上,种上一小片一小片的旱烟。那是东北农村出了名的蛤蟆烟,味道很冲,劲头很大,外乡人抽上几口,就感到嘴巴辣辣的,呛得直翻白眼。但自家种的蛤蟆烟,却是母亲的宝贝和“口粮”。到了夏秋之交,母亲就开始晾晒那肥硕嫩黄的烟叶了,一直把烟叶晒得干爽为止,否则日后贮藏起来烟叶就会发霉。烟叶晒好了干透了,母亲就在院子里铺上一层塑料,然后坐在小板凳上,用剪刀乐此不疲的把烟叶剪成了均匀的金黄烟丝,然后装进一个大麻袋里,待日后慢慢的享用。后来母亲不知听谁说黄烟比蛤蟆烟更好抽,于是母亲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统统改成了黄烟。那烟苗在春天里长得十分蓬勃,看了就让人满心的欢喜。

奶奶抽了一辈子的旱烟,后来终于抽不动了。88岁高龄的奶奶临终的时候还耳聪目明,她对我的父亲吩咐道:把我的大烟袋别忘了带着,跟我这把老骨头一块上路吧!奶奶出殡前,父亲就含着泪把奶奶用了一辈子的大烟袋,放进了那口肃穆暗红的棺材里。可见奶奶对烟的感情很深,她这辈子没有抽够,下辈子还要接着抽呢。

至于我的母亲,由于烟瘾特别大,所以到了晚年就时常咳嗽,但母亲还是不肯放弃多年养成的抽烟习惯。后来晚年的母亲不幸偏瘫中风,身子骨就愈发的虚弱。在我和姐姐的一再劝说下,母亲好不容易把烟戒了。但是三年前,在母亲去世的前半个月,母亲让父亲找出了闲置多年的大烟袋,说什么也要抽上一袋烟,否则死不明目。父亲就真的装了一锅子的烟丝,并给母亲点上了。母亲就有滋有味的抽了起来,那神态显得格外的满足和快乐。

现在,我最熟悉的两个抽烟的女人,都已经不在人世间了,她们一个是我的奶奶,一个是我的母亲。想到她们生前抽烟时的曼妙情形,一股温馨的烟雾,就会不由自主的弥漫在我苍凉的心空。我在想,我是有充分的理由感谢东北老旱烟的,是它们忠诚的陪伴了我奶奶和母亲的一生。如果没有那大得出奇的烟袋,我不晓得一个大字不识的奶奶或母亲,将怎样打发那么多清贫、寂寞或忙碌的时光……说到底,人生也就是那么一袋烟的功夫。1650字

相关文章关键词

《抽烟的女人(一)》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