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乡思香满树
车子一进大清谷,感觉就不一样了。那绝对是一个空气宜人的地方,公路两侧是丘陵,窈然森秀,放眼一片黛青。山脚的茶园葱郁朦胧,似蒙上一层浅绿的的纱,是青山拖延下来的裙摆,绵延飘渺。
眼睛不自觉地认真起来,精神起来,满心欢喜地接受满视野的绿意。望一眼那清新绿意,那绿意来得如薄荷般凉爽。这绿是可掬于手的,捧一手的空气,深深嗅着,也有淡淡的绿茶的味道,何等熟悉。于是自问,那茶可又采了一季?
青山绿水拒绝了喧嚣,少了车的呼啸,多了许多的人情味儿;少了尘埃的蒙蔽,多了桃花源般的气息;少了人为的造作,多了如诗似画的自然。终于找到一片宁静之处,不再有都市的浮躁肆虐,唯有小桥流水,唯有古朴人家造就的惬意和安详。深呼吸,嗅到的是活力健康的负离子;侧耳谛听,听到的是随风流动的花草香。
这是什么季节了啊?哦,秋季。我已经忘了季节,穿着秋衣行于秋外,怎么从没有人告诉我今昔何夕?纵然知道却还慢半拍地走不进?浓郁宜人的桂花香是什么时候扑进我的嗅觉的?校园里的桂香早就没有了,那味道应该是属于八月的啊。怎么就忽然把我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世界呢?哦,秋季,在秋季里,失忆的细胞全部复苏了,所有的记忆一幕幕重现,肺部的细胞带动所有敏感的神经,真的令我欣喜若狂。
大清谷的农家院子,青瓦白墙,古朴细致,婉约而端庄,静得含蓄,美得纯净。好客却腼腆,怎么看都觉得是质朴的贤淑女子,默默看着你,含羞不语,只微笑着表示友好。晌午的阳光更加让人喜爱,这阳光是树木浸染过滤过的,是实质如归的秋季的阳光。这样的阳光,打过折却还热情依然。在庭院前,桂树下,原木八仙桌,人们一齐围桌而坐。把先前保存的米黄色的浸满香气的花米儿,小心翼翼地取出,虑过水,加若干龙井茶叶,为每位朋友泡上一杯桂花茶。闻着香,品着香,这样的气氛下,可以安静,可以热闹,像舞蹈,像诗歌,像图画,写尽青春和欢喜。
茶叶的芳香,手上的阳光,那些关于秋天的记忆苏醒了,关于家的记忆苏醒了,关于秋季农事的记忆苏醒了。记忆繁华绚丽,秋季繁华绚丽,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动态的快乐的过程啊。
记得打电话回家,是母亲接的,说山上的板栗熟了,正在打摘呢。说门前的老桂花树花开得浓艳,正要去摘些来,照往年一样,用糖腌制了,泡茶;照往年一样,掺在米粉里,做桂花糕。这电话是在秋季里接通了的,秋从那头传到这头,那头的秋的浓度传递在思念里。
毕竟还是不同的,都市和农家的秋。这大清谷的秋,令我又惊又喜,那故乡里秋,我是多少年没与它相遇了,所幸记忆清晰明净,如山里的空气。
说秋是干枯的,我认为不尽然,秋同样是充满滋润的。这样的时节,空气自然会悄悄地美容她滋润她。记得家乡的秋是微微有些凉意的,那是跟着太阳初醒时的秋,朝露被细致的夜一颗一颗点缀在目光可及之处。田野里泛了黄的稻叶上,山路的枯黄的栗子叶上,路边常绿的叶子上,看上去干枯的树枝上……最美的还是在浑身还是绿刺的板栗果子上,一个个细细的刺尖顶了晶莹的水珠,整个刺球都显得通透起来。绿是透绿,蒙了层白白的水雾,泛着光亮,轻轻触碰不怕痛,是微凉的。原来的样子被打扰了,露珠不知怎么聚了一些,滴下水来,像夜里淋到了雨……
家院门前的老桂树是真的丹桂,也是滋润的,是“冷露无声湿桂花”。但那湿润怎么也包裹不住她的芳香,一簇簇花开得总是很富足的样子,饱饱满满的,这么一棵就足以满足方圆数里的享受,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这树宽容着呢,大度着呢,家家户户都喝从它那儿采摘下的桂花泡成的茶,都吃从它那儿采摘下的桂花做成的糕。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采摘一枝两枝的花枝插在房间桌上的花瓶里,梦里也是丹桂飘香。
八月里,大家的心情都是特别好的,总会一脸笑容、不厌其烦地夸着那香味。院里总显得那么和美恬静。在家的时候,丹桂飘香的甜梦就做了那么一年又一年,做到长大了,离开了家,那梦还在秋天里做着。夜的梦里,有桂花的香味儿,它就是把梦也浸香了。那是梦的香啊,那是秋天的香啊,那是童年的香啊,那是家乡永远的香啊。这香会飘荡多久?是否在思念和流年里源远流长?
桂花香是处处可闻的,校园里的桂花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清晰起来,然而总是少了些什么,好像只半遮着面给人见了一半的秋,另一半秋在何处,只看个人造诣了。而我独独就一叶障目只见了桂树上的秋,再引申不出去了,落寞地思念家乡的秋,浓烈地思念自然的秋。只不过一树知秋,何来许多乡思愁绪?人都说,风景在别处,我总觉得对我而言真的只是风景唯独家乡好,或说家乡的秋才秋意得像个秋。
这大清谷里的秋,毕竟不是家乡的秋啊,为何依然那么扣人心弦,秋得有滋有味?而我所有的乡思又到底是什么?既然久违了,不去多想,抓住难得的机会,再一次拥抱这思念了许久的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