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久久不能开启的心锁
兄弟结怨再要和好,比取坚固城还难。这样的争竞,如同坚寨的门。上一辈的恩怨情仇如同一把尘封的锁,会牢牢地锁住两代人的心门,无法开启难以挣脱。
在祖父生了两个女子以后,就把父亲过寄到了现在的家,没想到居然为祖父引来了弟兄四个。那时候,国家把他们归为五保户,生产队还发给多子女户一定的补助。在有了他的三个弟弟以后,父亲在祖父的眼里就不值钱了,寄人篱下的生活注定了父亲艰难曲折的一生。
因为在众弟兄中年长,许多的家务活都得父亲干,除了家务活外,还得按时上工,就是由所在的生产队分派劳动任务。父亲成家以后,祖父已经年老了,父母亲就把他们三个小弟弟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成人。此时,父母亲的责任更重了,他们一方面要抚养子女,一方面还要卖力地挣工分,好替他们几个弟弟积攒成婚的礼金。好不容易,父亲的三个弟弟一个一个成家了,父母亲才安了心。他们决定可以分家了,这样每个组建的小家庭可以为自己奋斗,谁也不会受谁的牵制,况且大家聚在一起的日子也不好过。房子少人多,小孩子间往往有闹不完的别扭,与其大家呆在一起难受,还不如分家。我父亲在离开这个大家的时候,只为自己盖了两间的土瓦房,除了锅碗瓢盆、被褥衣服之外,也就没别的值钱物品了。
家是分过了,可赡养老人的事情就不好处理了。原来商讨后的结果是:每个弟兄每月为父母交纳一定的粮食和生活费用,包括患个头疼感冒的医药费等。可事后的执行情况确让父亲费心。父母亲肯劳作,后来又做了小生意,家道逐渐殷实起来,每月的钱粮都能按时交给老人,还时不时的替老人做些新衣裳,买些老人家爱吃的送过去。祖父祖母在过年过会走亲戚时也不忘逢人夸赞我的父母亲一两句。父母亲的孝心被街坊邻居所称颂,就是邻村的人们也把我的母亲作为教育自家媳妇的榜样,说母亲才是好媳妇啊,既能干又孝顺,谁要是有这样的媳妇才叫享福呢!大家心里却明明的知道:父亲本不是亲生的,养的儿要比亲生的还好。父母亲的美名很快就传到了父亲的三个弟弟和弟媳的耳里,即便他们未曾听说,可从旁人对父母亲的赞许声中,他们也能体会出这就是对他们无言的责骂和贬低。难道孝顺的美名就被一个外人占去了吗?我们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吗?既然你很孝顺,我们不行,那就看看你能能多久。也许,有一个能孝敬自己父母的人,不管是谁,自己的父母只要不受罪就是好事,可偏偏就有一些好事的人,硬把好事要变为坏事。
不知是出于人为,还是天意。正当父母亲忙着盖新房的这段日子,却传来了意外的消息。听说我的祖父因为断了粮,他们两位老人已经到村里东家借西家要的乞讨了。我的父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吃了一惊,没想到,就这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由于我们忙,没能顾得上去看望他们两位老人,居然就没吃的了?没吃的怎么就不来家里,非得上街乞讨?父母亲也急了,更多的是恼火。心想:做父母的怎么就不替儿女们想想,他们是有着四个儿子的父母啊,非要上街乞讨,比他们艰难的人也不至于这样吧。况且,我一个月没及时交上粮和钱,父母亲就得上街乞讨啊?他们那几个儿子就不管他们呢?怎么就忍心让他们的父母这样?我们这一段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他们弟兄三个竟没有一个来帮忙,就是来看看,说些锅里不下米的话,这对于他们的哥嫂也是一种尊重一种宽慰,也不枉他们的哥嫂白养活你们一场!父母亲心里这几天也有气,更没想到的是,还出了这事,这不是给人添乱给人难堪吗?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要说原因,其实还真另有原委呢。
就在我们家定好日子准备盖房之前,两个姑姑和父亲的三个小弟来找过父亲,商量过给祖母做白内障手术的事,他们说,病情不能再拖了,马上要做,估计了一下,让弟兄四个均摊手术费。父亲也没说什么,想着盖房已经定了日子,手术也得做,在手头紧的情况下,父亲还是拿出了一部分钱交给了大姑,由大姑负责统一管理住院期间的费用,等到出院后再最后结算,到时大家该补多少就是多少。可事不尽人意,大姑在医院照顾祖母时,不慎将大家集资的钱弄丢了。大姑念在我们家正在盖房,就没给我们说,自己将空缺的钱补上了。这件事是我们以后听说的,至于是否属实,我们不得而知。但在祖母出院后,他们有话来说,“盖房重要,还是人重要,竟然不管自己的母亲了。”这是父亲在跟他们几个弟兄结算住院费时,他们说的。看来大家在处理祖母看病这件事上已经有了嫌隙,闹得很不愉快。
当然,他们弟兄的事情,我们做下一辈的不会说好说歹,但后来他们兄弟间的事情更说不清了。竟然在祖父去世后,他们公然拒绝我的父亲参加祖父的葬礼,说是,父亲有钱了,不管父母,死了却来假慈悲,没有我父亲,他们自己也能埋了自己的先人,不会要外来人管。其实,他们早就不把他们的大哥当哥看了。哪一次他们曾听过他们大哥的话,把他当哥看?不要说当大哥看,就是比生人也错远了。就拿盖房子这件事来说吧,他们的大哥一生能盖几次房呢,他们也不肯来,这还是亲兄弟吗?更不要念他们的大哥曾对他们几个小弟有恩了。
父亲的好,并未得到他弟兄们的认可,到后来,他们却把他无情地驱逐出他们的大家庭。难道只因为父亲不是他们的亲兄弟吗?更可悲的是,他们上一代的恩怨竟会悄无声息地蔓延在我们下一辈人身上。父亲因为背上了不孝的名声,他的子女也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单不说村里人怎样看我们,就是自己曾经的叔叔婶婶、堂弟堂妹们,都视我们为路人。
两代人的隔阂,究竟到怎样的时机才可化干戈为玉帛啊!但愿这样的心锁不要再锁住我们太多的时间,我也真诚地企盼着早日寻找到打开两扇心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