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孩子一份尊重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条新闻并配有多幅高清图片:10月17日中午放学后,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学校方面称,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方式。
看了这条新闻,我的心一阵揪痛。说心里话,如果是我的女儿遭受这样的待遇,我肯定会找校方进行理论的,我要维护孩子的尊严!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现如今,学校为了升学率为了学校的利益,不顾孩子的身心,追求分数教育;而家长们为了孩子今后能考一个好大学能有出息,而不惜剥夺孩子的快乐,一昧地紧跟学校的步伐,而对孩子进行身心摧残,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想起雨遥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天,她在妈妈的美容院里调皮,被她妈妈大声地训斥了她一顿,雨遥躲在墙角非常伤心地痛哭着。过了几天,雨遥又在妈妈的美容院里调皮,这一次,孩子她妈改变了方法,把雨遥叫到一边说:你乖点,你在这里吵闹的话,会把妈妈的顾客赶跑的。那样,妈妈就没有钱供你上学了。雨遥对妈妈说:妈妈,你今天就做得很好,你别总是当着别人的面骂我。我也有自尊心啥。
雨遥的话让我们如梦初醒,家长们总是认为:孩子有什么自尊心啊?于是,遇到孩子淘气了,就对孩子大声地训斥。其实,站在孩子的角度,她说话淘气,那是在表现自己,是在探索她思想中的一些东西,而这种童真,是我们做家长已经完全丧失的。
红领巾与绿领巾已经把孩子分成了两部分:好生和差生。尽管老师强调:这是红领巾的预备期,是对孩子的一种激励。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有了好与坏的区分。这也就有了校园中“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难道学习成绩不好就是差生了?难道只有用绿领巾才能激励孩子们吗?
我想起我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批少先队员中没有我。看着很多同学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我心里非常的不好受,我知道我没有评上是因为我第一天上课就迟到了,害的全班同学没有进教室上课,因此,老师不待见我。为了讨好老师,我每天积极地打扫教室,作业完成的非常认真,上课也认真听课,积极举手发言,终于,第二批的少先队有我,那天,当鲜艳的红领巾戴在我的胸前时,我笑的那样灿烂,回家的时候,还在楼下就大声地报喜着:“爸爸,我是少先队员了。”拿着红领巾飞奔地上了3楼……
其实,当孩子没有加入红领巾队伍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心里有了低人一等的感觉,虽然他的嘴上不说,甚至不以为然,但是在心里,还是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甚至会给自己一些目标的。无需我们在他的面子上套上一个紧箍咒,来警醒他。甚至我们的一个眼神都足以让他的心灵产生卑微来。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她在幼儿园当幼师的时候,一天,一个五岁的小男孩调皮了,老师并没有用严厉的语气批评他,但是,孩子居然向园长告状说:老师骂了他,这位幼师很是无辜地说:“我哪有骂你啊?不信,全班的小朋友可以作证。”然而,男孩子却说:“你用眼神骂我。”
尊严并非成人的专利,每一个生命都有他的尊严。孩子成绩不好,不能说明孩子的品质不好,不能认为她就不是共和国旗帜下的一朵鲜花。
这让我想起买菜的农民来。一天下午我去菜场买菜,熙熙攘攘的菜场除了菜贩子的摊位外,就只有少数几个远地来的菜农,而他们兜售的菜基本上都是一些长的难看的蔬菜了,看着那些菜,我在心里想:谁会花钱买这样没有看相的蔬菜呢?这种菜最好留着自己吃。但我发现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对自己的东西充满信心:“你别看样子不好看,但是味道却很好,保证每打农药。”那一刻,我对自己的想法感到了内疚,对他们来说,菜地里收获的每一个蔬菜,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对他们来说都是财富。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善待每一根蔬菜。
学校教育就如同农民种地一样,每一刨每一锄从没有过偏袒,每一瓢水的喷洒,绝没有半点的死心,一视同仁。无论是长的茂盛的还是长的纤弱的,发现有虫子了,一样地会俯身除去虫害……
然,很多学校总是会做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来。曾经就有报道说:某学校让成绩差的孩子去做智力检测。如果孩子的智商达不到一个标准,就会被学校劝退。这些无视孩子身心成长的教育,真的让我为孩子们揪心,为家长们担忧。
材有很多种,不是成绩好的就是“才”,特别是小学成绩不好的孩子,过了学习的懵懂期,孩子的心智打开了,他就会有很不错的前景。而我们过早地给孩子贴上了“差生”的标签,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可能,他就真的成了差生,这样,孩子的一生就被这个标签给毁掉了。
学校是育人的地方,除了教授孩子知识外,还要教授孩子学习以外的智慧……
请给予孩子一份尊重吧!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