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红绡香断有谁怜

红绡香断有谁怜

2013-10-27 00:12 作者:草色的风 阅读量:29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偶尔翻阅字典,恰巧看到“弄瓦”和“弄璋”这两个词,看罢唏嘘不已。

字典里的解释:“弄瓦”指刚出生的女孩儿,父母拿瓦(古指纺锤)给之玩耍;“弄璋”指刚出生的男孩儿,父母拿璋(指一种美玉)给孩子玩耍。仅从这两个词里,对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便可窥见一斑了。男孩持璋,女孩拿瓦,在诞生的那一刻,性别立见分晓,女子的地位、命运也注定蒙上了一层灰色的悲哀。想起《韩非子》里的一句话:“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同样地令人感到心酸和悲哀。

历史轧过的折痕依旧清晰,碾过所有的春花秋月,却碾不碎女子掩面哭泣的悲凉。早谢的花朵,褪去了初始的艳丽美好,从枝头跌落的那一刻,已是零落成泥,香如故,人已逝。红绡香断,纵有倾国倾城貌,皎皎如华才,也唯剩万人肠断,徒留慨叹。

红绡香断,只因是女子。

只因是女子,于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永远只有那小小的所谓闺房之地。视野所及,也不过层层瓦檐,重重深门,偶尔抬头的眼里飘过一朵云,便喜出望外,然而又怎知这仅是井底之蛙之浅?只因是女子,于是手捧《女诫》,垂听教训。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一句句,一声声,如泰山压顶,柔弱的双肩无言承受。只因是女子,于是莫名被扣上“女娲论”的罪名,甚至于容貌美丽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容于世的祸水,家政、国政均不得有半点干涉。只因是女子,夫便为天,夫死妻殉或无怨守寡,任那大好青春韶光,随水而去,一去不返。君不见座座贞节牌坊,相顾无言,惟有夜夜泪垂到天明。

何时起,性别之异竟致云泥之别,男为云,女为泥。纵使风华绝代,仍是不尽人意。历史如斯,德高望重的圣人如孔子般竟语出惊人: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胸中怀才助兄著书的才女如班昭般仍是信奉男尊女卑的教条出《女诫》条条纲纲缚万千女性;叱诧天下成大事者如曹操也只是视女人为玩物欲铜雀深锁罢了……历史上的人杰尚且如此,教我们又焉能不悲不痛?

历史如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纤纤女子,在政治倾轧中,在男人的家国天下中日渐消瘦,渐成西风黄花。沉鱼西施,落雁昭君,闭月貂蝉,羞花杨妃,本是桃之夭夭,自有动人的灼灼华彩,而男权战争与政治的黑暗漩涡无情而至,身不由己。那么,或许是西施,在吴宫清寂的月夜里醒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只留在滴下的泪的遥远的梦中。或许是昭君,在北方遥远的胡地,夜夜闻听撕心泣血的胡笳声声,模糊的惆怅中还是昔日晕晕如娇靥的初见情景。或许是貂蝉,在两个男人的周旋中逐渐衰老的心还记得和羞走,倚门回首的少女羞涩情怀。或许是杨妃,在马嵬的森森林中,再望一眼远方的金銮琉瓦,最后一次回眸一笑,百媚生花。亦或许,所有的结局都不在,她们只是历史角落里的一抹苍白,无人在意。

漫长的封建社会,亦是漫长的男权社会,有高高在上的男性统治者,就不难出现变本加厉地被束缚着的卑微到尘埃里的女性。所谓宗法伦理,竟是女子一生的桎梏。历史的天平早已倾向那手握重权被视为主宰的男性,另一端的女性在世人的眼里已无足轻重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红妆女子的才与德,竟是这般势不两立。骁勇善战的花木兰不得不女扮男装才有资格替父奔赴战场。治国杰出的武后纵使让盛唐国力更上一层楼也仍旧在朝廷江湖引来无数非议和不满。满腹才华的易安为摆脱失败的婚姻换来一个锒铛入狱的的下场。胸有诗才的女校书薛涛更是无端沦为官场的酬唱陪衬……更不言那无数如花容颜的悲凄了。

那么,红绡香断,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关文章关键词

《红绡香断有谁怜》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