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
有的时候,人需要蜕变。
发现了新的自我固然是件好事,不过像我这样毅然决然,并且可以做到当断则断的人却是少数。即便我的确是为了找到新的自我而和过去决裂,却仍忍不住在暗地里怀疑自己的耐力和信念。对了,关键只是信念,旧的信念我必须得抛弃,新的信念却还不曾产生,我既不可依附从前,又不可寄托现在,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虚空的人,至少现在是一段虚空的日子或状态。
然而我又能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朽木枯枝,我已无心攀爬;现在的扑朔迷离,我也难以拿捏。什么也不能做,什么也不该做。我只是到了这么个必须直面的真空阶段,或许这段虚空的作用就在于把我彻底放空。
我开始探寻自己内心的好奇和力量,发现原来我是一个天生的梦想家和冒险家。但我认为这并非是后天的追加,或许以前是自我压抑和自我约束的太久,直到现在才按捺不住那股内心蠢蠢欲动的能量——并且至此以后我不再压抑自我。我想要为自己保留真性情和真自在。
可以寄情的从人到物,从有生命的到无生命的都有,只是难度不等,方式不同。寄情于所爱之人太难,太不易把握,又不知道这份情寄托的是否值得;寄情于古人也许好些,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古今共鸣,是不再变化的永恒;寄情于山水则更怡情怡性了,有“唯山间之清风,江上之明月”的普天共享,是不论贵贱贫富的永恒;终于明白为什么如今有这么许多人喜欢养宠物了,这何尝不是一种寄情,莫说人人都是自私的,此话虽然不假,但再自私的人也需要有感情的对流,也需要有东西可以寄托各种感情。
不易找到所爱之人寄情,于是不由自主的变成一个恋物的人。对于那些旧物,或者用久了的东西都不忍丢弃,总觉得物也有灵性,用久了自然也会沾染到自身的灵性,于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到物尽其用,总是不舍丢弃。
不过其实也有很多错误偏颇的时候。以前往往以为自己钟爱的喜欢的东西就是具有灵性的,实则不然。有些东西买了几年,一直并未舍得去用,就一直藏着藏着,藏到心血来潮,等到拿来一用的时候却损坏的比常常用到的东西更迅速。说来有趣,人往往也就是这样,以为自己珍惜的,喜欢的东西一旦接近其实远去的日子也不会久已。因为自己所认为的喜欢和珍惜是我们自己的臆想和以为,那物也许本和我们无缘;倒是那些常伴左右的,可以陪伴你一段岁月的东西,才是真的具有灵性和缘分的。
于是想来不禁莞尔,物犹如此,何况对人。我们对于自己钟爱的人,有时宁愿选择远远的欣赏,因为对人家的一切喜欢并不真实,只是心中所想的一个梦;等到一旦接近破灭心中幻想时才发觉何必当初接近,也许永远在梦中更好。
也许有人会说,早知是梦,何必要做。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人人都难免做梦,做梦或许是危险的,而没有梦那就是地狱了。不管寄情于人或是物,也许有些梦明知道是虚假的但还是要做,就像我们都知道最后难免一死但还是在努力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