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 用良心对你说声:对不起
最近,心情是沉重的。从悦悦出事起便有一种凝结的心恸搁置心头,有太多太多追问都无从找到一个自圆其说的答案。21日凌晨32分奇迹未在小悦悦身上发生,她走了,去了一个没有冷漠、没有车来车往的天国,她会做个温善的天使,给人间遗失的情感找一些光亮。两岁,一粒鲜嫩的花芽,还未来得及扎根,却随风飘向远方的天国。
连日来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人性、血性的故事,只是故事的结局悲惨到我们不愿相信的接受它,为什么有十八个人看到痛苦躺在血泊中呻吟的小悦悦没有出手相救,选择生冷的做个没有心跳的人,漠然从悦悦身边走过。这让我想到鲁迅先生在黑暗时期写道的几句话: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尽有。有上前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都是很少的。这如刮骨割肉的文字没有因时间地点的改变,反而从那个黑暗暴行的时代尖利的穿刺到如今高度文明的社会,言辞间依然有着强有力的穿透力,击中钢筋水泥所筑造的困顿的囚笼,他囚禁的是人的恻隐之心、悲悯之心。这种道义的冷漠已深植我们的基因之中。我们该怎样呐喊当代国人的良知良行何在?
有诸多网友发出人肉搜索,这种方式也是极端的。我们十三亿人不能将所有的过错都算在他们区区十八个人身上,即使对他们道德谴责上的批判,但那不足已挽回一颗鲜活的生命。他们可能会为当初的见死不救忏悔,可更值得我们去反思,他们的做法仅代表消极、不良道德的表现,但它所折射出的是一个当代社会的一个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缩影,是对人性主善主恶的取向。长期关注新闻的话,便了解全国的每个季度的GDP都比同期上涨,可全民道德的教育却是寥寥的空白。每座城市都有一个醒目的地标,可人格善知善行的标尺已下滑到了底线,这种追求经济为重心的发展航向,脱离了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与人之根本善的薄弱。
禁不住问一句为什么人性就这样脆弱,承担不起一粒生命的种子,究竟是我们人类进步了,还是从本应有的人性倒退成兽性。退一步讲,我们没有权利对那十八个人进行道德的审判,反而我在想一个问题,假设那你我是当事者的其中之一,你会怎么做?再假设第十九个人不是陈阿婆,我们又能如何?再再假设没有那段视频,结局?你还敢假设吗?
这一串串的联想已不再是问题,而是社会道义的追问,人内心灵魂的追诉。小悦悦用她弱小的身躯承载起来生命之重,道义之重。相比之下,活着的我们是如此脱离生命,摸着自己未泯残留的良心,想对小悦悦说句,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