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幸福之花处处开遍……”著名歌手韦唯演绛的一曲《爱的奉献》,曾经倾倒了无数歌迷,传唱祖国各地,大江南北。因为这是爱的心声,这是爱的呼唤。
每个人的生命在岁月的长河里都是短暂的,只有爱是永恒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天涯。无论是黄皮肤、还是黑皮肤、或者是白皮肤,还是棕色皮肤,都共同拥有一方蓝天,共同脚踏一片土地,只要每个人心中有爱,世界就会像和煦的春天到处是温暖。
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WorldRed-CrossDay),国际红十字会及其各国的分会,都在这一天将以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个日子,表示红十字运动国际性及红十字人道工作不分种族、宗教及政治见解的特性。
据史料记载,“红十字会”创立于1863年,它的创始人是瑞士商人亨利、杜南(也有译作“杜拿特”的,于1863年2月9日组织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59年6月24日,杜南途经意大利北部小镇索尔弗利诺,正赶上法国、撒丁国联军与奥地利军人之间的一场恶战,战场上尸横遍野,死伤者达四多人,无助的伤兵在烈日下痛苦挣扎。亨利、杜南组织当地居民抢救伤兵、掩埋尸体。
回到瑞士之后,亨利、杜南他就向国际社会呼吁,要求制定一个国际法律,对交战双方的战俘要衽人道主义,保证伤员中立化,一旦发生战争,应不分国籍不分民族和信仰,全力抢救伤员,减少死亡。这一人道主义的提议在欧洲赢得了广泛的共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首先倡议每年举行为期3天的“红十字休战日”活动。该会的倡议和作法,普遍受到了国际红十字界的赞赏和支持。
1863年10月26日,欧洲16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召开了首次外交会议,并一致通过了《红十决议》,决定在各国建立救护团体,为了表示对瑞士的敬意,其标志为“白底红十字”(瑞士的国旗为红底白十字)。1864年88日至22日,又签订《红十字公约》。至此,亨利、杜南理想中的救护团体《红十字会》和国际性协议《日内瓦公约》正式诞生了。
随后,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欧洲、美洲、亚洲的主要国家都相继成立了《红十字会》。我国的《红十字会》也于1904年在上海诞生,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通报各国,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会》的成员。
1921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届国际红十字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向各国红十字会推荐捷克斯洛伐克的作法。第十一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再次审议后,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规定一天为红十字日。国际红十字联合会于1948年决定,为表彰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的功绩,将他的生日5月8日命名为世界红十字日。
《红十字会》一百多年以来随着会员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发扬了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对壮大和平力量,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任务也开始由单一的战伤救护扩大到对自然灾害的援助、意外伤害的急救、自愿输血、社会福利以及开展世界各国《红十字会》、《红新月会》之间的友好合作。
虽然地球上有流血、伤者的呻吟,还有贫穷、饥饿和寒冷,也有疾病、环境污染等许多不协和的音符存在。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只要有爱心,人人献出一点爱,让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美好起来。当灾难来临时,那如林的援助之手将擎起那一方倒塌的天空,让人们不再感到孤单。
我们感谢这份爱,他把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面对风雨,昂首向前。我们感谢这份爱,让家变得如此温馨和睦,成为心灵之船停泊的港湾。我们感谢这份爱,让世界拥有了和平的春天。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一曲《爱的奉献》拉开了纪念世界红十字日活动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