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周末
准确地说,我的周末只有星期天。
在我的概念里,周末必须是和家人一起度过,才算是周末了。女儿高二了,学习非常紧张,周六学校补完课以后,又转战到数学老师家里恶补数学。一般情况下,要晚上八点左右才能结束这个恶补。
守在老师住的小区外等女儿,经常是肌肠饥肠辘辘。
看到女儿急急走出,立马问想吃点什么好的,女儿会说,回家吧。
家离学校有点距离,因此女儿不太可能每天回家,只有等到周末。
女儿一回家,家里就有了“家”的气氛。她很享受在家的日子,因此我们一般不会干涉她想做的事情。我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然而这个星期天,我却早早地醒了,躺在床上思绪万千,陈年往事家长里短吃喝拉撒学习工作都在脑里过。
这时,突然想起了学钢琴的事情。
自去年十一月开始装房子以来,我几乎就没有再去学钢琴了,荒芜了近半年。上周一又开始学习了,教我的老师换了人,以前那小伙子另谋高就,自然就不见了踪影,心里还有些留念。新老师是个女孩,长得清清秀秀,我走近她时,她还以为是学生家长。
我报了名,她惊诧地看着我,说真是没有想到。
我笑着说,没想到是这么老个学生吧。
转眼周一又该到了,上节课学的内容还没有熟悉,怎么还得了课呢。于是“腾”地下了床,个人卫生放在一边,直接打开钢琴,开始哈农练习曲。
久不动手,手指僵硬,效果可想而知。
女儿睡意朦胧中,听到钢琴声,说弹得这么烂,还好意思这么一大早吵人。迷糊中又睡过去了。我专心地看着乐谱,敲着琴键,全然没有去体味女儿或者更远梦中人的感受。
自得其乐啊。
弹一会儿,手累了,就开始做家务,拿着擦灰布把灰尘赶走,又坐下来弹琴。就这样一会弹一会劳动,终于把女儿完全折腾醒了。女儿说,妈呀你真行,不把我彻底整醒,你是誓不罢休哈。让让让,我来弹会儿。
我欣然起立,做出“请”的姿势。
抬眼,阳光已经温暖地洒在阳台上,几钵植物在阳光下显得生机盎然。阳台的秋千和休闲的桌椅吸引着我。于是,我抱着挚友赠送的《生命的不可思义》,端着脆香的瓜子坐了下来,在这样明媚的日子里,摆出极其舒适的姿势,可以好好读读书。
女儿手下的《至爱丽丝》、《绿袖子》悠扬地飘进我的耳朵。
我合上书,忍不住把目光转向她,那目光一定是充满了爱怜与满足。
猛然间,我真的感到生命的不可思义。一时间,我不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我怎么会拥有这么乖巧聪慧的女儿,享受这么动听的音乐?我何时拥有的这么灿烂的阳光和温馨的家园?
这不是梦幻吧,为什么我总感到是那样的不真实呢。
然而我是幸福的,我真正地感受到了这种幸福。女儿曾在一篇作文里写到,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就是一种感受,就好象有人挠你手心时痒痒的感觉。
午餐我们就在阳台上进行,边吃边聊,我们谈到有关亲情的话题,探讨为什么绝大多数父母都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总是放大优点,缩小或者忽略或者压根就看不到缺点。当然那是因为爱哦,为人父母后,不仅仅是母亲,就连父亲在人前人后说起孩子也会眉飞色舞。女儿她爸,一说起女儿那简直骄傲得不得了,甚至经常当着面夸自己的孩子“太有才了“。
说完有关孩子的话题,我们又谈到了金庸和古龙,女儿认为古龙没法和金庸比,金庸是真正的文学家、史学家,读金庸的作品她受益匪浅。完了还感叹说金庸一家出才子,我问他家还有谁,徐志摩啊。他们是什么关系,表兄啊。金庸从小在家就受家里人唠叨,徐志摩怎么有出息,剑桥毕业。金庸也就把要进剑桥作为一个目标,直到八十岁终于考进了剑桥。然后我们又谈到了陆小曼、林徽茵、梁实秋、梁思成,一顿午餐下来,谈料比菜肴丰盛啊。
短短的午休后,我又开始练琴,女儿走到我跟前说,妈啊,你这样为还课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你平时练没练,老师一听就知道的。面对女儿的训诫,我真的有点不好意思。这本该是我对女儿说的话呀。知道了,以后记得再忙也得动动钢琴啊,否则太汗颜了。
晚餐后送女儿上晚自习,在车里我不由自主地唱起了京戏《红灯记》“十七娘教养的恩深如海洋”,女儿说别提醒了,我知道你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嗨,我随便哼哼哪有那意思。
女儿是个非常低调的人,每次送她,她都会让我在离校两三百米以外地方停车,下车前还叮嘱我不准打手机。看着女儿远去,心里美滋滋的。
回家依然哼着小曲,幸福得都快溢出来了。
我的这个周末,爽歪歪!
新浪网友评论:
川梅幸福的周末,我在她的文字里分享了。
这篇以时间为序的博文,写了一天的几个场景。在这些场景里,我们记忆犹新的道具,是一架钢琴,是几盆花,是几本书。
场景里的母女俩,像童话里的主人公一样。
她们在一天的时间里,上演着自家的周末。
这样浪漫的周末,对很多世俗人家来说,显得极其遥远。而对川梅来说,这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当然,生活中的品位,对相当的人家,还是有着不可企及的距离。
我想,中国人活得太累了,很需要这样的周末,让身体放松下来,让思想放松下来,让心情放松下来,能够在自家的屋子里,想怎么品味生活,就怎么品味,想怎么设计生活,就怎么设计。因为在周末以外,我们很难自己安排自己。
就像川梅这样,在一天的自由时光里,自由地进入女儿的内心,也让女儿,自由地进入自己的内心,想交流什么?爱交流什么?能交流什么?一句话,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给情绪一路放行。
因此,川梅的周末,很有一种标本的意义。
如果我们需要记住的,首先需要记住,她们母女俩的交流。
特别是交流中的那些人物,也能被请进我们的周末。
点评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在川梅的周末里,我闻到了一点贵族的气息。
这是中国人很缺乏,也很需要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