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政府不穷教育”是执政为民的生动教材!
在云南省嵩明县,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办公,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分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
“官不修衙”是中国的古训,因为修建豪华的办公楼不仅浪费了大量公共财政资金,加重人民负担,助长了浪费浮夸之风的泛滥,腐蚀社会风气,而且在并不富裕的广大老百姓看来,还会产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贪污腐败的联想,严重影响政府的形象。云南省嵩明县政府仍旧住在70年代建的老房子里,树立了节约型政府的光辉样榜,什么是勤俭,什么是节约,都可以在这座破旧的老办公楼上找到答案。“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嵩明县政府的老房子让百姓感动,让百姓肃然起敬,也为自己赢得了好评和尊重。
其实,嵩明县政府并不是没有钱修豪华洋楼,而是再真正践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这句口号。“2010年,嵩明县一般预算性收入4.5亿元,其中投入教育1.8亿元。2011年计划投入教育2.3亿元。”嵩明县并不是没有钱盖洋楼,而是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了教育事业。当地流传着一段佳话:多年前,小街镇得到了一笔烤烟生产的奖励,镇政府没有用这笔钱改善政府工作条件,没有买车,而是盖了3所学校,让学生有了安全的校舍。“教育才是最大的民生”,教育是改变民众生活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关乎发展的长远大计。把钱花用在教育上,是用对了地方,花在刀刃上,是为民众办实事的真正体现。
反观当前,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展示“政绩”和“形象”,“炫富”现象频繁出现,“天价烟”、“专用酒”,“万元大餐”,豪华的办公楼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云南大理州政务新区“居山傍水”,党政群楼盘踞龙山惊呆记者;财政穷县安徽望江大兴土木,打造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的政务新区,广东陆丰行政新区建设致千亩农田失灌……几瓶茅台、几条大中华、一栋豪华的办公楼本身并不能展示怎样的实绩和形象,为民办实事才能获得群众的口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嵩明县委、县政府“穷政府不穷教育”的做法是鲜活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