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门口的那只碗
时常能看到市区菜场门口的各类乞丐,有白发苍苍、皱纹纵横的老者,有拖家带口儿女成群(或许也并非儿女)的青壮年,有稚气未脱声称家中遭遇变故的学生模样的少男少女,有自弹自唱的卖艺人……有来回走动的,有跪着不起的,有躺着不动的,有呜呜嚎哭声泪俱下的……有健全人,有肢残人,有聋哑人……五花八门,但不外乎面前放着一只大碗,碗中放着少许小面额的钱币。
许是司空见惯吧,一般的人大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匆匆而过绝不耽搁,哪怕受到了乞丐的骚扰,照样面不改色心不软,不会轻易地施舍爱心。难怪,社会上的骗子实在太多了,真假莫辨,咱害人之心虽无,防人之心却不得不备,兴许,你在这边慷慨解囊心里蛮高兴,以为自己做了善事,人家却在那边改头换面下馆子买名牌哪,潇洒之态让你瞠目结舌呢,岂非气死?于是,当越来越多的同情被不良之徒利用,越来越多的慷慨被居心叵测者亵渎,无疑形成了条件反射,戒备心理日盛,宁信其无不信其有,同情心渐渐被挤进一处孤独的暗角,悲悯情怀也正一点点丢失。结果是,菜场门口的那只碗始终收获廖廖少有进帐。这大概是对不劳无获者的极大讽刺或警示吧,呜呼!
那日路过菜场,忽然眼前一亮,风景依然却又不同。细瞧,原是一位肢残者在表演书法。深秋的寒风中,只见衣衫单薄的那位瘦小汉子裸着臂(双臂根处截断),正坐在地上以足代手挥毫泼墨,居然用的还是左脚,上下灵巧地翻飞着,以极快的速度在大小不一的各类宣纸上当场写下了“自强不息”、“身残志坚”、“好人一生平安”、“祝福奥运,共创和谐”等各种内容的字幅、对联,还有一些画作,苍劲有力极具功底,倘若不是亲眼目睹根本想不到会是肢残人所作。围观者越来越多,赞叹声此起彼伏,他面前的那只碗时而叮当作响时而纸币飘然而入,面额最大的竟有100元,让人叹为观止。我想,见多了一味粘着人伸着手的无耻乞丐,再来比较眼前这位残而不废者,人们大概油然而生蕴藏于内心的善良和真诚,纷纷伸出了友爱之手。是啊,人活于世,谁没有一个难处?谁能保证自己不需要他人的帮助?在他人遇到难处时,帮人一把扶人一程,那是何等的教人温馨!
看来,生活中不是缺少好人,而是缺少让好人自觉自愿去帮助他人的氛围吧。
昨儿一早,又见菜市场门口不少人在围观,想必又是乞丐在吊人眼球?好奇心起,探头一望,正是。这一位,又实在太年轻,纵然她是低头而跪故意让人看不清她的脸庞,但披肩长发和身材让人一瞧便知,妙龄无疑。她的面前,摊着一本学生证,另有一张用毛笔写就的求助信(旁有绍兴市人民医院的诊断书),虽说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这很让人怀疑会不会真是学生所写),但毕竟让人明白了乞讨者之父目前因患肺癌急需手术,但因母早亡,家中一贫如洗,故此希望好心人捐助手术费3000元,以便她父亲接受治疗。
围观者中,有好几位关切地询问其父住在人民医院的哪个病房?谁在陪护?是否可以领他们去瞧瞧?如果情况属实,他们完全可以提供帮助,3000元钱肯定帮她凑………下跪少女一概装聋作哑不吱一声,有人不解,有人则弯下腰想去张望少女的脸,少女的头反而更低了,显然有些惊慌。早有人点明:“假的,骗子!”引来一片附和声,有的提醒:“你们难道没看出来,前几天穿了一套校服在行乞的也是她?”有的叹息:“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去打工?现在只要肯干,哪儿不能找活啊?”有的调侃:“打工太辛苦,哪有这样来得轻松呢?”更有老者愤怒:“年轻轻的,居然用这么恶毒的话来咒父母,丧良心啊!”……
有一位热心的女同胞索性走上前去欲拉下跪少女,非常干脆地说:“如果你这儿写的是真的,我马上陪你去医院看你父亲,钱我会从工资卡上取出来交给他!”少女依然无语,局促不安起来。稍停,一俟热心人边议边走远,那少女火速从地上爬起,卷起求助信落荒而逃,一下子就消失了。
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那不过又是一场骗局啊,还好没上当,苍天哪!年轻轻的,怎么可以如此无良?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