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
细雨绵绵,条条雨丝湿润着干涸的世界。站在阳台上举目望去,忽然发现不远处闪耀着翡翠般晶莹的光芒,直耸向黑沉的天空,继而又变为蓝色的宝石,发出幽冥神秘的光泽。雨丝已晕染了它坚硬的轮廓,昏黄的,朦胧的,点缀了昏暗的天空。哦,那是文峰塔哦。经过修缮后的文峰塔已然发出如此美丽迷幻的光芒,象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在静默的夜空。
顺着文峰公园的石条小路,踽踽独行着,脚下的鹅卵石硌着我的脚掌,路两旁的小竹林,在雨丝的滋润下,格外清爽剔透,竹叶在灯影的映衬下描摹出横斜疏影,随着雨滴的滑落,地面上的影子荡漾出流溢的光彩,而我眼里只有那绿蓝变幻的文峰塔了。
传说阜阳奎星楼不高,文星不显,所以文风不盛,不出才人。因而为振阜阳文风,多出功名,于康熙年间修建此塔。此塔七层八边形,青砖塔身,密檐飞挂,塔顶佩饰风铃,塔尖凤凰腾飞骑行葫芦,寓意飞黄腾达,一鸣惊人,福禄亨通之意。风雨的侵蚀,年代的磨练,塔身外观已见斑驳迷离,几经修?,仍然能看到岁月冲刷的痕迹。从塔身北门进去,拾阶而上,台阶光滑陡峭,墙壁上的青砖已然能用手摸下砖灰。到了第五层的时候,没有了台阶,倒是竖了一个铁梯接到六层,通往六层入口处的壁砖边缘光滑黑亮,泛着黑宝石般的润泽,这是过去没有竖铁梯时,人们四肢并用,手扒脚踩留下的痕迹。再往上,空间已经很小,只能一个人缩头缩脚勉强通过。站定在最高层,有雨丝随着凉风从小窗闯进,清新了塔内的空气,透过小窗远眺,阜城远近建筑尽收眼底,塔旁种植的松树也触手可及。旋转的攀升,雾蔼的景色,雨水的浸润,倒象是逗游九重天的感觉。东望,霓虹闪耀,流光溢彩,北望,楼层耸立,坚毅挺拔,西望,湖水荡漾,玉带飘逸,俯看城镇,生气勃勃。
文峰塔,经年就是文风高升的寓意。远观,文峰塔就象一支笔,伟岸挺拔,斗志昂扬,直冲云霄,而对面的小湖则是那一方绿砚了,款款地,婀娜着,等着笔毫地深情一吻,大地则是铺泻的纸张,任由文人墨客驻足挥毫,泼墨?叹,一幅幅荡气回肠的永久画卷,多姿多彩地展铺在世人眼前。雨夜的文峰塔,青砖灰瓦,在变幻彩灯的映照下,晶莹剔透,亮丽得让人怦然心动,心旗旌荡。凉台亭榭,花草树木,与塔身相映成趣,公园里飘移的古筝曲,顺着毛毛雨丝,流转徘徊,摇弋着诗情画意,更加增添了文峰塔的神韵。
清风拂面,雨丝飘摇,我靠紧塔身,坚实挺拔的文峰塔给了我笃定的信念,文峰塔见证了颍州的日新月异,沧桑了颍州的如梭岁月,亘古长存的浩然正气激励着颍州的蓬勃成长。抬头仰视,仿佛又看到了欧阳修的慷慨激昂: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