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啊,项羽!
项羽自起兵反秦以来,在短短的三年之内就灭了暴秦,自封为西楚霸王。就是这样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在与汉王刘邦争夺天下时,却被刘太公看不上眼的刘小三打败,被迫自刎于乌江,成为千古之伤。研读相关史料,不从项羽兵败的客观条件分析,单从项羽主观人格上来看,方知项羽兵败确有其必然性。
性情暴戾,滥杀无辜。这是项羽人格上的最大缺陷,是出了名的。一次项梁派项羽攻打襄城,项羽破城后,为了泄愤,把守城的军民全部活埋。会稽太守殷通与项梁密谋共同反秦时,项羽在项梁的暗使下,不但杀死殷通,还发威砍杀了百十人,使得殷通满衙门的人都吓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看他。在攻进秦咸阳宫后,项羽把降秦王子婴处死后,还诛杀了秦国贵族八百多人,一把大火焚烧了咸阳宫。同样是对待秦王子婴,刘邦做法却不一样。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后,有人建议刘邦把他杀了,刘邦却说:“楚怀王派我进攻关中,是因为相信我为人宽宏大量,能够优待俘虏。况且人家是主动来投降的,再杀死他就不好了。”在刘邦还军灞上后还召集关中豪杰,约法三章。通过这几件事情,老百姓多说刘邦宽厚而项羽残暴。
优柔寡断,错失良机。著名的例子就是鸿门宴,足以说项羽这方面的性格。刘邦打下咸阳后,派兵把守函谷关,不让项羽等其他起义军队进入关中,使得项羽非常气愤,当即指挥四十万大军打进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准备和刘邦“理论”。刘邦听从了张良的计谋于第二天,带上一份厚礼,来到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承认错误。在项羽安排的招待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几次暗示项羽,要他借这次机会干掉刘邦,免得以后麻烦。然而,项羽最终没能下定决心,使得刘邦的大将樊哙得以进到宴会上进行护驾,项羽还赐酒和猪肘给樊哙。最后,刘邦在张良的密谋下,借上厕所名义逃回到自己的军营。对于刘邦的逃走,范增对项羽的优柔寡断很生气,说:“项羽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天下的一定是刘邦。”逃回去的刘邦得以重整旗鼓,积蓄力量,终于在垓下一战中大败项羽,报了鸿门之辱。最终建立大汉王朝,衣锦还乡,风光无限。
刚愎自用,难听劝谏。项羽从小聪明伶俐,但学习没有耐心。叔父项梁曾经教他读书识字,可他学了不到一个月就不想学下去了。项梁又教他练习剑术,他练了不久也不肯练了。项梁十分生气,就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项羽不服气地说:“读书识字,只要能记住自己的姓名就足够了。剑术练好了,只能跟一个人对打,根本不值得学。要学就学那种一人打一万人的大本领!”项梁听后非常高兴,就教他学习兵法,一开始学得很认真,可是略微掌握兵法大意之后,又不肯耐心钻研了。最终使他成为一位有勇无谋、心胸狭隘的猛将,与帝王之位擦肩而过。而同时代的刘邦就不一样了,他能够听人劝谏,做到知错就改。刘邦攻进咸阳宫后,见到那么多金银珠宝,妃嫔美女,就躺在龙床上不想走了。后来在大将樊哙和张良等人的劝谏下,立即醒悟,并查封库房,不带走一名美女,率领人马还军灞上,为消除项羽的嫉恨赢得了主动权。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通过以上可以看出,项羽就是一个天生有着人格缺陷的人,虽然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胜利,但终就是昙花一现,未能成就霸业,成了千古遗憾。虽然人的性格是与生俱来的,但后天也是可以改造的。我们如果知道自己有着性格上的不足,就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勇于磨砺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把自己塑造培养成性格完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