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乞丐芝麻官
2009年国庆节,80高龄的外公终于历时7年完成了他20多万字的自传,为他的传奇人生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7年前外公回老家探亲跟我说起他写回忆录的想法时,我对他的这个想法既感意外,又很怀疑:外公他老人家只是在四、五岁时父亲教他认识了几个字,后因国难家患一直没有机会上学。参加革命后写封家信还需请部队指导员代写,虽然解放后在部队速成班里学习了一段时间,60岁时还自学了汉语言专业的课程。但光凭这些就能把他历经艰辛的几十年人生写成一本书?外公当时自信地笑着说:“我写好后你帮我整理修改一下。”我敷衍着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2006年弟弟从云南探亲回来告诉我说,外公戴着老花镜在电脑上写他的回忆录,而且因为不懂汉语拼音,只能借助字典查一个字打一个字。这不禁让我肃然起敬了:要知道当时外公已经是76岁高龄,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如今,当这本凝聚着老人七年心血的回忆录摆在我面前时,我不禁被外公愈老弥坚的精神震撼了。
我开始怀着感动、敬佩而虔诚的心情来领略他的传奇人生,感悟他的心路历程。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要边读边想才能明白他写的意思(因为他开始写童年经历的时候,有好多时候用同音字来表示家乡话)。但是文章越往后文笔越流畅,故事越精彩,情节越感人。我这个从来对长篇文章不感兴趣的人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20多万字的回忆录,文中一些感人的事件让我百感交集、彻夜难眠。
外公用朴实生动的语言、满怀深情的笔墨真实地描绘了民族的兴衰,表达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倾吐出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我为外公的非凡经历所震撼,为他的自信与勇气而折服,也为他的写作水平而惊叹。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心中永远都会定格着这样一个场景: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历经沧桑的中国从此屹立于世界东方。我的外公就是为新中国建立而历经枪林弹雨的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中的一员。当毛主席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外公和他的战友们还在为消灭大西南残匪而战斗,好多战友在争取全国的大解放时牺牲了,幸运的外公躲过了一颗又一颗子弹,顽强地活下来了。他把自己亲历的事迹以惊人的毅力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记住那些为了解放而献身的年轻战士,告诫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励我们为了祖国的昌盛自强不息。他的回忆录使我经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他是一个经历曲折的少年
1930年,外公出生于平遥“蔚丰厚”票号第六任掌柜范定翰的家中。当时,平遥有“四大家、八小家”之说,范家是八小家之首。长辈给他取名范祖赢(意为祖祖辈辈是赢家)。作为这个家中的第二代独生子,深得长辈疼爱。幼年时代的外公,过着“贾宝玉”式的富足生活。但是随着内战爆发、日寇入侵,再加之父母染上毒瘾,这个富贾一方的家庭逐步衰败,直至家破人亡。他随母亲沿街乞讨,受尽欺辱,先后两次被转卖,最后被卖到曹璧的温家。外公幼年的生活经历,成了那个动乱时代许许多多中国家庭的缩影。
他是一位智慧而勇敢的战士
15岁时,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在解放太原的战斗中,外公和他的战友们把从阎锡山部队缴获的残缺火炮研制成多功能炮,抓住敌人喘息的瞬间给了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减少了战友的伤亡,为解放太原赢得了宝贵时间。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这天,正好是外公的生日。“太原解放”成了外公最好的生日礼物。太原解放后外公继续随军徒步南下,历时3年,行程万里,一路杀敌剿匪,完成了我军历史上的第二次长征,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新贡献。他所在的班荣立“一等功”,所在团的奖旗上写着“打得准”,所在军的奖旗上写着“平时钻研技术精心训练打基础,战时发挥威力消灭敌人”。集体的荣誉离不开集体成员的努力,这些功勋无疑成为了他光辉革命征程的历史见证。
他是一名不断超越自我的学生
1953年7月,23岁的外公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转型。他被安排到洛阳市西宫第二炮兵预备学校学习,成为了一名“学生”。在此之前只知道“+-×÷”的他,短短的一年间,从分数一直学到代数、平面几何、对数、级数……。由于他聪慧过人,学习认真,很快被老师聘为“助教”。1955年3月,外公被授予上尉军衔。同年7月外公返回自己原来的岗位,开始学习采矿、种田和打渔技术。业余时间,他还自学绘画素描。多才多艺的他,被连队选为墙报、经济、纪律检察3个俱乐部的工作委员。60岁的时候,他开始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课程,成了一名高龄“大学生”。
他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干部
1964年,外公转业到沾益汽车运输总站工作,投身于云南的交通建设。云南有十八怪中有这样一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形象地描述出了云南当时的交通现状,大量的物资运输需要靠汽车来完成。外公就率领他的队员们克服一切困难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在汽车总站工作24年期间,他的工作岗位调动了27次。但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身处顺境逆境,他都秉持“人民利益为重,国家的兴旺高于一切”的信念,数十年如一日,竭尽全力搞好本职工作,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疾苦,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和敬重。
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非凡作家
2002年,外公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开始构思他的回忆录,向着“作家”的行列迈进。2003年外婆不幸去世,他边照看孙子边写作。2005年,与时俱进的外公尝试着在电脑上写作,由于不懂拼音,常常是查一个字打一个字。凭着坚强的毅力,年过七旬、身患多种疾病的外公终于完成了这部长达20多万字的自传,完成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长征。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外公以他的坚强和智慧向世人证明,他可以在父辈倒下的地方坚强地站起来!他可以自豪地向世人宣告:“我们是中华民族的不屈子孙,我们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外公家的历史是我中华民族兴衰强盛的缩影。他唤醒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珍惜现在的好时光,主动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这本回忆录是外公向党交的一份特别党费,也是他向祖国母亲献上的一份珍贵礼物。
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认为这本回忆录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作为作者的晚辈,我衷心地向农民外公问好!向军人外公致敬!!向作家外公献上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