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成功之道
汉高祖刘邦发家之前在沛县一个叫泗水的地方担任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村长),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十足的地痞无赖之徒,被后人骂为“流氓皇帝”。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流氓痞气的小混混刘三竟然一跃成为打败秦帝国,打败同时代兵力胜己数倍的西楚霸王项羽,开创了大汉帝国的时代,实在是让人稀嘘不已、感叹良久。然而细细品味刘邦的成王成帝之道却自有一番道理的。
不拘泥于礼仪制度,敢于打破传统,具有开拓性思维。读书人一般都有文绉绉、装斯文的心理倾向,做事情都要查阅典籍制度,看有无违反先人古训,思想上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约束,不敢打破常规。相比之下,刘邦没有读过多少书,没有多少文化,典章制度、礼节礼仪等对他的约束自然很少。为此,他的一些做法常常能突破常人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人捧腹和惊叹。刘邦不喜欢读书人是出了名的,一生中最喜欢的恶作剧就是在读书人的帽子里面撒尿,这是对读书人的一种最大嘲讽。这也可以从他对待读书人可以窥见。一次,刘邦带兵经停陈留这个地方,有一个高阳读书人郦食其前去拜见,求刘邦给他个一官半职。郦食其在传达室奉上自己的名片,温文尔雅地对门卫说:“我乃高阳儒生郦食其,素仰沛公雄才大略,愿为沛公效犬马之劳。敬请诸位给通禀一声,说我想拜见沛公,渴望和他一起谈论天下大事。”门卫进去禀告的时候,刘邦正在洗脚,他一边抠着鸡眼,一边问门卫:“来者是个什么货色?”门卫绘声绘色地描述道:“他头戴高帽,形象古雅,貌似满腹才华。”闻听此言,刘邦胃口大倒:“我是烦的就是狗屁读书人!替我损他几句,就说我正忙于国家大事,无暇听读书人忽悠!”。从这个事件来看,常人见到有文化的读书人来访自己肯定会以礼相待,然而刘邦却不然,一听到是个读书人就心头起烦,不愿接见,而且说无暇听读书人来忽悠。可见刘邦心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礼仪和规章的约束,做起事情来当然不会思前顾后,想到就干,不会思前顾后,犹豫不决。当断不断乃是领导人的最大缺点,刘邦恰恰不具备这个缺点。
集思广益,善于纳谏,有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刘邦很愿意接受大家正确的建议,而且做到知错就改,身体力行。这同项羽那种刚愎自用、听不进意见形成鲜的对比。刘邦攻占秦咸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皇宫,还有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和美丽的宫女,躺在皇帝的床上就不想动了。大将樊哙破门而入,大声喝道:“你是想取天下,还是想当富翁?这些奢华之物,正是秦国灭亡的祸根。不要迷恋于此!”张良等人也来陈述利害,刘邦如梦初醒,立即带领人马回到灞上。并且在灞上这个地方召集关中各县豪杰,宣布三条法令:第一,杀人偿命;第二,打伤人要治罪;第三,偷盗财物也要治罪。并且废除了秦朝所有的法律,赢得了群众的爱戴。汉高祖七年,就是公元前200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带领40万人马围困晋阳,刘邦亲自带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对阵,到晋阳后刘邦就派刘敬假装使者到匈奴营地去刺探兵力情况。刘敬回来报告说,匈奴人用老弱残兵来欺骗汉军,不要上他们的当。刘邦听后大怒,认为刘敬是胡说八道,意在阻拦他进军,就把刘敬关押起来,亲率32万大军追赶匈奴,结果在白登山被匈奴大军围困。后来在谋士陈平的策划下,刘邦才逃了出来。回到军中,他首先把刘敬放了出来,还一个劲地向刘敬道歉说:“我没听你的话,差点儿不能和你见面了。”刘邦知道自己的力量无法征服匈奴,他就请教刘敬怎么办,刘敬给他出了个“和亲”的策略,刘邦欣然同意,就亲定一个冒牌公主,送到匈奴去,被冒顿立为阏氏。此后,汉朝与匈奴多年没有战事。
能够将各种各样的人才吸聚到身边,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一位伟人曾经深刻指出: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干部是决定因素。在刘邦的政治生涯中,善于用人来帮助他实现帝王梦想也是个独到的理由。大汉王朝建立之后,一次刘邦召开群臣会议,总结楚亡汉兴的历名经验。在会上刘邦说出载入史册的响绑绑的话。他说:“论战略决策能力,我比不上张良,他做到了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论后勤保障能力,我比不上萧何,他做到了保证运粮道路的畅通,从而确保了后勤补给;论战场指挥能力,我比不上韩信,他统率百万大军,做到了战必胜,攻必取。这三个人都人中龙凤,我能用之,所以我能取得天下也。”张良是被秦灭亡的韩国贵族后人,曾经为了报亡国之仇,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与一位大力士埋伏在秦始皇巡游路过的道边偷袭,结果没有成功。失败后,张良逃到下邳躲藏起来,传说在那里他得到一部《太公兵法》,刻苦钻研起来,后来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成为刘邦智囊团中的核心骨干人物,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做出巨大贡献。在刘邦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萧何一直是他最重要的助手,而且精通法律。当年刘邦攻占咸阳,将士们都被金银珠宝、珍奇玩物弄得眼花缭乱,只有萧何急如星火地赶往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清查分类,登记造册,统统收藏起来。使刘邦对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了如择时掌,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足见萧何的深谋远虑。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有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只身逃脱。当时萧何坐镇汉中,供应兵员粮草,每次都征发关中壮丁,补足汉军缺额,刘邦才得以转危为安,重新振作,被刘邦封为“开国第一侯”。韩信是淮阴人,虽然长得高大威猛,满腹韬略,却好吃懒做,天天靠讨饭混日子,人们都讨厌他。投奔刘邦起初因为犯法差点被刘邦所杀,后来刘邦看在夏侯婴的面子上,勉强提拔为管军粮的治粟都尉,被丞相萧何看中,向刘邦极力保举,拜为大将。韩信后来不负众望,率军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韩信领军一举聚歼楚军于垓下,逼得项羽自刎于乌江。对于刘邦来说,不管身边的英雄出身如何,家庭背景如何,个人品德如何,只要有能力水平和才华就提拔使用,使天下的英雄豪杰都愿意跟着他干,最终为他成就一番霸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可以说,凡是在历史上建立一番功勋,成就一番伟业的大人物,都有一套自己的独到治世的经略,古往今来,概没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