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走马吕梁山下

走马吕梁山下

2013-10-23 21:37 作者:苏漪 阅读量:2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说来惭愧,身为以山著称的山西人,却很少有亲身感受山之雄伟的感觉,或许是因为任何人的生活当中都不免要或多或少的要存在一些遗憾吧,自己就偏偏生活在山西省唯一的一个没有真正意义山的县份,出城便是一马平川,家乡所谓的山充其量不过是丘陵而已,天气晴朗时远远望去山的轮廓就算是体会着做一个山西人的滋味。看山,登山,赏山是我藏在心底许久的希望。

自然条件的限制,在白天都很少和大山亲密接触的机会,晚上就不用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享有了这样一次难得的机遇。灵感的激荡也好,记忆的感慨也罢,虽然时近一载,它在脑海中的记忆却久久不能抹去,这种感觉象是憋在心中的一口闷气,不吐不快。

吕梁山,在****战争当中的赫赫战功使它在中国现代史上足以称得上一座革命的名山了,一曲《吕梁英雄传》传诵的中华民族的豪迈之气足以让它名扬四海,流传万代。

慕名而来,有意成行,大概是我对它有了一种特别看待和注视。山西河津龙门一带作为吕梁山的余脉和边缘,虽然山的伟岸之气不乏,但已没有了山的浩荡之风,在盆地当中的平川早就聆听了河津沿山一带的富足,故而这一带的山在印象当中也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果不其然,龙门山赋予子民的富足,吕梁山赐予儿女的豪爽和天生丽质,使我深深折服,当你放眼放马滩,鳞次栉比的厂房,拔地而起的高楼,纵横交错的街道,使你不敢想象二十多年前这里的荒芜和寂静,你在感受时代发展的瞬间无不为人的力量的巨大而震撼,数千年前,大禹凿开龙门之时怎么会想到今日取水的地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绝句在这里得到深深印证。亚洲铝都,今日铝城悄悄崛起在母亲河的怀抱,吕梁山的铝矾土是它的主餐,龙门山的石膏矿是的调味品,幽幽黄河水就是滋养它的乳汁,虽是走马观花,一闪而过,可我不觉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富庶的地方。

大概是喜欢旅游的缘故,当朋友提出去沿山向东去到更远的亲戚家的时候,我不由得跃跃欲试想去领略吕梁山下更多更美的风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亚洲最大的铝厂,毗邻丰富的煤炭之乡,这沿山一带的经济自然是以铝、以煤为中心了,就连一些地名也被深深打上了此类痕迹。什么氧化铝,电解铝,什么洗煤厂,焦化厂,铝东路,铝西路等等诸如此类,和家乡纯农字号的风格大相径庭,在这里让人感受的是浓浓的工业气息和蓬勃的经济活力,为河津这个全国经济百强县的秘密得到一个很好的注解。

几分好奇,几分新鲜,从铝厂到僧楼(一个乡镇名)的十多公里路程,沿着逶迤不断的吕梁山,大大小小的村庄一字“摆开”,沿途规模不等的工厂时断时续,这一切,在初春懒懒的阳光照射下,给人一种雄伟、自然、和谐、发达的感觉。大概是因为第一次来的缘故,时间过的也似乎是悄无声息,不知不觉这大山、工厂和袅袅的村庄都被笼罩在黄昏的朦胧中了。

等待返程的时候,已是花灯初上,我们几个首次造访者不觉对车窗外的夜景大加欣赏。

“看,山”,不知谁在车后说了句,顺着声音向远处望去,只见白天看到的群峰突兀的山脉此时已象是一位正在酣睡的老人,静静地躺在近在咫尺的天边,落日的余辉把山的轮廓清晰的勾勒,高低起伏的山峰象是精彩纷呈的窗花,动静结合,栩栩如生,细微之处如稚猪拱地,如孩童嬉戏……而近处的村庄房舍不觉已渐渐进入了黑吁吁的夜色中了。

“不好,那儿着火了”一句惊叫,把我们的视线引到了车的正前方,但见前方的天空中一簇冲天火光熊熊燃烧,用“煞是壮观”形容一点不为过,“那是焦化厂产生的多余煤焦气在燃烧,一年四季都那样”,“那不是资源浪费啊,要是这东西用来发电,取暖该多好啊”,“是啊,这是要淘汰的项目,以后肯定要取缔的”哦,我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这一带大气污染的根源,隐约感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日渐变暖的症结,忽然想到,许多地方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的悲剧,不想这悲剧今天竟演绎在我的眼前。

联想一百多年前在欧洲工业化时代,以大机器使用为标志的工业化进程使人类拥有了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改变自然的能力,在创造丰裕物质文明的同时,形式各异的工业化污染,也让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深受其之害,并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污染也由技术问题逐渐演变成社会和政治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力量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工业化国家的历史教训就是走了一条代价极高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一个尚不发达的地区,实现工业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为避免重蹈工业化国家的覆辙,走一条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应该成为了我们的共同认知,可眼前这一切?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维系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的思想随着茫茫的夜色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相关文章关键词

《走马吕梁山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