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重游虎峰山

重游虎峰山

2013-10-24 08:01 作者:邓华 阅读量:33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虎峰山位于黔北桐梓城西北方向,距城不足千米。因远看形似虎头,且“前有二泉,一清一浊”,恰似虎眼,故称“虎头山”。虎峰山属大娄山系天禄山之支脉,海拔近千米。上山小径的石壁上一块明朝万历四十一年书写的剔地摩崖,书法堪称一绝。雄距山顶七百多年的古寺——崇德庙,即今天的崇德观雄伟而壮观。虎峰山堪称桐梓“第一名胜”。但凡到过桐梓的游客,不去虎峰山一游定会留下些许遗憾。

早在几年前,应美国友人提姆•毛菲和巴巴拉•林肯夫妇之邀,我以翻译的身份第一次游览过虎峰山。那时我们只能步行从山下沿台阶拾级而上,可当我们历尽千辛万苦,一个个气喘吁吁地蹬上山顶的时候才发现:其时正逢崇德观改扩建,里面到处都是砖瓦、石材,脚手架,一片繁忙的建筑工地迹象。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只好带着遗憾下了山。

今年盛夏时节,我携家人重游了虎峰山。不过,这次我们只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即到达了山顶。因为,如今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凿成的盘山水泥公路已经修到了山顶,我们是坐着“的士”上的山。

一下车,我们便站在虎峰山顶上的小停车坪上,放眼俯瞰远眺,顿觉豁然开朗,整个桐梓城尽收眼底:美丽的桐梓城犹如一条姿容婉丽,身披彩霞,气势非凡的长龙,蜿蜒在大娄山峡谷之中。转过身来,抬头仰望,眼前便是有着七百多年历史的古寺——崇德观。山门左右两侧各坐巨型铜虎一只,威武而庄严。门前香客游人如云,川流不息。

走进山门便进入了灵官殿,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王灵官”塑像,他头顶屋檐,脚踏飞轮,手持惩恶扬善的金鞭。左右便是手持宝剑的青龙白虎相随,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令我们激动不已,惊叹稀奇。

出了灵官殿,我们步入了兹航殿。这里宽阔而华丽,绘梁画栋,金碧辉煌。大殿中央兹杭真人慈祥地端坐于莲花台上,令万众善男信女敬仰。

走出兹航殿后门,便到了虎峰山上的又一奇景——猫眼泉。据说两眼泉水早年是一清一浊的,堪称桐梓第一名胜。但是,如今两眼泉水都变清了,水也较过去小多了,然而却能在这海拔近千米的喀斯特溶岩地貌之山顶常年不干涸,实属奇观。

穿过猫眼泉眉间的人工小桥,便到了三清殿。大殿门前的一个写字台前坐着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经了解他叫曾宪安,是一位退休干部,他不算高的身材倒还敦实,脸上布满了皱纹,张嘴一笑皱纹便蹙在了一起,给人一种随和亲切的感觉。就是这位老人了却了无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善男信女能够上虎峰山朝圣的心愿。是他领头修通了这条千百年来多少人梦想的号称“天路”的上山公路。这条全长600米的盘山公路几乎是全在悬崖上开凿而成的,总投资达40万元。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曾宪安老人修路,没有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40万元是全凭他发动亲朋好友,四处“化缘”而来的,这其中还包括他本人省吃俭用下来的一万元。着实令人敬佩!在曾宪安老人的陪同下,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金碧辉煌的三清殿,古朴典雅的金阙宫和亭院幽深的斗姆殿。

最后,我们来到了环境清幽的休息长廊亭,墨绿色的琉璃瓦顶,铁红色的梁柱,亭檐上五彩缤纷的彩绘。既具雍容华贵,又显得古朴典雅。亭前还有一个园形莲花池,池中的荷叶展绿叠翠,宽阔浑圆,上面微微滚动着的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辉。一枝枝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亭亭玉立于翠绿的荷叶丛中,如身披轻纱在池中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花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飘飘,沁人心脾。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傍晚时分,我们随着如潮的人流,涌出了虎峰山顶,来到公路上,抬头仰望,一轮新月高悬在虎峰山顶上空,给山顶上的崇德观内洒下一片朦胧的月光,崇德观顿显神秘而宁静。在这朦胧夜雾的笼罩下,虎峰山就像一只行走在丛林中的猛虎露出来的虎头,显得那么凶猛威武,令人望而生威。

相关文章关键词

《重游虎峰山》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