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中的真实与思考
------阎连科短篇小说《柳乡长》赏析
作家阎连科是个怪才,怪就怪在他能从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发现灵感,独辟新径,让读者身不由主的跟着他娓娓道来的流水般的文字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他怪诞不经的创作手法。阎连科近期发表的《柳乡长》(详见《小说选刊》2004年第10期),就是这样一篇耐人寻味的佳作。
说的是柏树乡政府柳乡长,带着全乡一干人马,乘坐小车到县里汇报工作,可是途中柳乡长却改变了主意,他率领一干人马又杀回了柏树乡,他要在槐树村开个现场会。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当各村村干云集到槐树村,首先参观的是槐花家豪华气派的小洋楼。这槐花是何方神圣,值得柳乡长兴师动众大力推崇?槐花是槐树村发家致富的典型,她捐了不少钱用于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在柳乡长的倡议下,村里还为槐花勒石竖碑呢!上面煞有其事的刻着“学习槐花好榜样”。那么槐花究竟有什么值得父老乡亲学习的呢?按柳乡长的话说,这槐花过去是穷苦人家的女儿,是在苦水中泡大的,而现在则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槐花家不但在村里率先住上了小洋楼,给村里捐款,她在繁华的九都市还是商界精英呢!除了经营逍遥游美容美发厅外,还承包了一个很大的娱乐城。是日进万金财大气粗的女老板!在她的带动下,槐树村的男女青年纷纷涌入城市,赚了钱回家造房兴业,过去一穷二白的槐树村,现在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繁荣景象,村里通了电,修了路,不少人家盖上了楼,还办了不少的小工厂,开了不少的店铺,真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槐树村富了,柏树乡脱贫了,作为父母官的柳乡长,是完全有理由为致富领头雁的槐花竖碑立传的,谁让她是响当当的能人呢?
如果阎连科把柏树乡外出打工的农民,写成正儿八经的勤劳致富的能手,那么这篇小说就不再荒诞,就失去了讽剌和发人深省的意味。在槐树村现场会上,请听柳乡长是如何滔滔不绝鼓动村民到城里捞金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逮住耗子就是好猫。也可以这样解释:不管你在城里干什么,只要赚了大钱带回家乡,你就是人人翘大拇指的能人。在柳乡长心照不宣的教导下,乡里年轻姑娘媳妇在城里做起了脱裤子的生意,小伙子在城里做起了偷盗抢劫的行当……柳乡长也几次光临九都,到派出所领人,但他并未怎么教育,又把这帮违法乱纪的村民放了。现在你该明白了,槐树村乃至整个柏树乡的脱贫致富,是建立在一些村民在城里胡作非为的基础上的,而年轻漂亮的槐花就是这么一个不要脸的典型!读者不禁要问:这柳乡长是不是脑袋进水了?他怎么可以这样带领全乡人民致富呢?其实柳乡长这个人精着呢!为了得到上级的提拔和重用,为了使柏树乡早日旧貌换新颜,他出此下策也是无奈!要不这柳乡长的政绩从何体现呢?要不他怎么可以有朝一日坐到柏树乡党委书记空缺的位子上呢?
作家在《柳乡长》这篇作品中,无疑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从而使这荒诞离奇的喜剧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品味这些不可思议的细节,你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声来。事实上柳乡长的所作所为,无非是为了使头上的乌纱帽能够戴得更大一点。也许在现实农村生活中,这种现象并不普遍,但一些农村姑娘到城里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使家乡的亲人过上富裕日子的个案的存在确是不争的事实。一位伟人许多年前就讲过,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如果按照小说中的柳乡长那样,为了一己之私,鼓动村民到城里变着法昧着良心甚至不择手段的捞钱,那城里的居民可就遭殃了。扰乱社会治安不说,我们还能从这样的价值取向中看到真正的农民本色吗?这或许就是作家的良知和忧虑所在。(约1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