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匪鸡”?
在我下班回住处一里多路的途中,街两边餐馆颇多,时时闻着那从门里窜出的酒香肉气,便直叹餐饮业在今天的发达程度。忽一日,见某店家的门楣上挂出一显眼招牌———“湘西土匪鸡”,令我顿感惊愕……
旧时的湘西确曾出过一阵子土匪,在电影《乌龙山剿匪记》中也有所反映,但从那块土地上出产的鸡,据查,由古到今,还从没见有“土匪鸡”这一品种的。那么,冠以“湘西土匪鸡”的这家餐馆推出的这道“特色菜”,想必属一种新的烹制手法了。
然而,失望得很,食客们讲:“土匪鸡”并非自湘西运来,而是将鸡宰杀后,简单除去内脏,未经拔毛便系在一根铁丝上,用柴火烘熟,然后除掉外层粘糊物,拌之以作料。据说当年湘西的土匪在老百姓处盗得鸡后,在山上也是用这种办法烧来就开吃的,故今天“土匪鸡”由此得名。今天的吃法与旧时差不多———食客拿手直接撕扯了吃,只不过主人吩咐服务小姐配发了一双卫生手套(塑料型)戴上而已。不管怎么说,店家就要让食客吃出一种“匪气”来。
今人倒确实会“隔山打牛”,哪管它土匪臭名,竟搞出这样的“食文化”来。像这类靠搞噱头炮制出的菜名,只需我们对时下一些餐馆的招牌稍加留意,便会发现还不少呢。其实,这除了是靠哗众取宠吸引人外,还是一种炒作,不但与中国的食文化毫不沾边,而且是对食文化的一种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