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
从进门到现在,我一直坐着发呆。
一些人在工作,一些人在聊天。我做完了手头的工作,我又不想跟别人聊天,我想趁着这点时间的间隙看会儿书,但是,大家聊天的语音信息过于强烈,我想看书根本看不进去,无可奈何,我只好坐着发呆。
我一直侧身望着窗外,其实,窗外除了??的远山和灰天彤云外,就是时而划破天空疾飞的成群的鸽子。看到鸽子,才想起昨天从一位朋友那里知道,他们信鸽协会的全体成员这两天正在放飞信鸽。这是每年两度的具有高额奖金刺激的空中角逐。他们委派专人将一笼一笼的鸽子运出去,在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处放飞,鸽子的主人们就在裁判人员的陪同下等待鸽子的回归,根据鸽子飞回来的时间和数量确定比赛成绩。又据说,他们这次的竞赛在昨天就已经有了结果。我想,比赛结果一定还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老程式吧。
据我所知,豢养信鸽并参与比赛,一直是有闲阶级和有钱人才玩得起的游戏。他们的鸽种大半是花了重金买来的,主人把它们饲养一段时间之后,羽毛丰满体格健壮了,一到比赛时间,鸽子就带着主人满怀的希望被运往异地放飞。有些很快飞回来,有些迟迟飞回来,有些永远也不再飞回来。自己的鸽子飞回来了自然满心欢喜,鸽子没有飞回来的,钱财上受了损失,精神上受了挫折,后来也只能以一声长长的哀叹了之。胜者就不然了,非但能获得一笔丰厚的奖金,而且,获胜的鸽种也会身价倍增,别人便要携着母鸽来配种,而每配一次都要向种鸽主人缴纳配种费,这样,胜者就有更为充足的信心和更加雄厚的财力购买更好的种鸽。因而,从表面上看,直接参与比赛的是毫不知情的鸽子,从中饱尝喜怒哀乐的却是他们的主人,是他们的主人们凭借了鸽子们的飞行能力和方向判断能力分享成败得失的人生况味。
在我看来,信鸽比赛有时候就成了符合马太效应的残酷的游戏。又一想,但凡游戏,没有不残酷的,非输即赢,非赢即输,赢者越赢,输者越输,很少有对等平衡状态。
我这位朋友是信鸽协会成员之一。不过,这次他没有告诉我比赛的结果,他已经没有精力和心思关注比赛成绩了,他的“后院”已经“起火”,正被“婚变”的苦恼围困得焦头烂额。
本来,我这位老弟有一个很美满的家庭,他本人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企业一直运行良好。他的妻子是保险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多年来,两人各自忙于自己的事业,家,事实上早成了驿站,成了宾馆,或者说,家,只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符号,孩子则完全成了一个未成年的自由人。十几年来,一家三口彼此之间已经失去了亲情的维系,感情的牵连,家庭的约束,责任的限制,对我这位朋友来说,他管理企业的能力远远超过他管理家庭的能力,他的爱人,勤于事业的精神远胜于做一个贤妻良母的责任,孩子只好自由无羁,在孩子看来,只要自己自由快乐,父母一直这样游离于自己幼小的人生之外也没有多大关系。
今天看来,从某种意义上,他把家庭也变成了一个鸽笼,当成鸽笼也无可厚非,但是无论怎样宽松自由的鸽笼也要加强管理,他本人没时间尽心尽力,他爱人也没时间尽心尽力,那个鸽笼他管好了,这个“鸽笼”却长期疏于管理而濒临耗散,他的爱人本身就是一只没有“笼子”观念的“鸽子”,终于,他这只“鸽子”不想再飞回来了。
家庭解体,对当事人来说,恐怕要算人生中最灰暗的事情,灰暗得欲哭无泪,因为不再有藕断丝连的牵挂,又不是人间亲情的生离死别,所以不能长歌当哭,能做的,唯有发一声哀叹品一阵凄楚,仿佛一场本来赏心悦目的游戏,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开始,却在阴雨连绵中结束,曲终人散,灯影逐渐模糊,茫茫雨雾中,每盏灯都那么朦胧,都那么暗淡。哪一盏灯,将会照亮下一个叫做家的地方呢?
实在太灰暗,灰暗得我都不愿再想再说。
这是周一早上,大家陆续到位了,按照往常的惯例,这个时候是召开办公室“新闻发布会”的时间,每个人都是“新闻发言人”,无有主次,无有终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赌场战况,新到时装,洗衣洗澡,做饭煲汤,美容美发,保健护理,车祸事故,新生老死,婚变离异,乔迁升职,等等等等,内容之多之广真是不胜枚举,我把这叫做“民间口头杂志”,这份“杂志”的内容每周更新,不变的好像永远是“栏目”,凡是同室,人人必读——不读又能怎么样呢?走出办公室又无处可去,几乎每个办公室都在“出版杂志”又都在“阅读杂志”,“出版业”之繁荣和“阅读量”之庞大可见一斑,好在都是“自由出版商”和“自由阅读人”,幸亏没有强制“阅读”的号令,幸好没有乱摊派“杂志”的劣迹,真乃万幸!再说,天气已经很冷了,我又不能在外面长时间站立,踌躇几许,还得掉头回去竖起耳朵“阅读杂志”。看看表,还不到我上课的时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我的同仁们,分明是一群回归的“鸽子”,他们曾经被“放飞”于生活的天空,工作日到了,又陆续回到单位办公室这个“笼子”,但他们好像对生活很有兴致,进了“笼子”,还念念不忘“咕噜咕噜”地品评生活、回味生活。
办公室靠门的一个角落,安坐着一个男老师,年龄不大,却有异乎寻常的内定力,他很少主动参与进来“出版杂志”和“阅读杂志”,一直埋头工作。许久以后,或许是他把手头的工作终于做完了,整理好文具书本,抬起头来,像一位孤傲的哲学家那样开始插话。
这是一只勤奋而幽默的“鸽子”
这个早上很快过去,马上就到我上课的时间了,该做一下准备工作了,我以为最好的准备工作莫过于索性参与闲聊,这样也许可以获得一点快乐,好让我有一份好心情去上课。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大家不聊天了,而是开始谈论工作。
这群“鸽子”终于走出了生活而进入了工作。
下课铃急促地响了起来,一群鸽子仿佛受了惊吓,从窗户外面“唰啦啦”地飞向远处。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