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忧愁
生活里,总是会看到一些事,听到一些事,想到一些事,被告知一些事。看到一切的事物后,会联想到一些事,思考一些事,回顾一些事,后悔一些事。之后呢?便会带来一些忧愁。
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中经常处于一种忧心忡忡、愁眉不展的状态下,将会对其的美丽与健康构成双重危害。
古人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处身在纷杂的世界中,心里容易忧愁。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忧愁又作“难过”、“愁烦”,有坐立不安的意思,这种情绪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心里。《圣经》以人的心为人的重点,提出我们思想、分析、决定问题,都是靠我们的心去实行的。如果这个心混乱了,人生就会失去方向,就会无所适从。这样就像无舵的船,只能随波逐流,在海中飘荡了。
忧愁二字是形容一种由外来力量所造成的境况,也是用来形容水搅动、翻腾的样子。对此,我们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处身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不让罪恶来左右我们的人生。
中医很讲究情绪跟疾病的关系,其中《七情》里面,就对七情之一的“忧”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忧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甚至耗散气阴,导致形瘁气乏,面色惨淡,神疲气微,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愁悲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忧伤过度还会造成失眠,神志恍惚;忧伤的情绪还会抑制胃肠的蠕动,影响胃液的分泌,导致食欲减退消化吸收不良。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其会影响到肺的开放程度,呼吸越来越浅,肺活量越来越小,氧气与二氧化碳不能在肺进行良好的交换,“诸气愤郁皆属于肺”(《素问•至真要大论》),“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咳胸盈仰息”(《灵枢•本神》),气郁、郁闷愈发严重,“忧则伤肺”,肺受伤已经在所难免。
长期处于忧愁状态,会造成体力的过分消耗,致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失调,大脑功能失调《灵枢•本神》说:“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甚至可引发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肿瘤等。
忧愁是美丽的最大敌人,“忧伤肺”“肺主皮毛”,故从古到今有俗话说“忧愁催人老”,“一夜愁白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忧愁还可催生面部皱纹、斑点、粉刺,疖肿、头发花白、脱落。
既然忧愁有如此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摆脱忧愁,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呢?
心情要愉快。清晨起床后,就要鼓励自己决心度过愉快的一天,并不为琐事烦心。
摆脱孤立的心态,心胸开阔,多与外界接触,让关系充满和谐,内心充满亲切、美好与幸福感。
不随意责难他人,不要故意给人难堪,对人不吹毛求疵,而应处处与人为善,努力去发现他人的优点。
到野外去感受一下大自然,那里充满了一种使人心平气和的神奇的力量。
最后,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不能万事如意,所以要坦荡无忧愁,提倡“吃亏是福”,切勿斤斤计较。注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养花、钓鱼,等等,都可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消除烦恼,保持快乐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