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好风光
一个初秋的日子,我们一行到湖南桃源县去采风,心想,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有机会一睹桃源的真实风采了。
我们是乘船沿沅江到桃源县去的。船上不少人都是专门去看桃源的。南方的九月,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一路上,白云悠悠,江水涣涣,岸柳依依,秀美的乡村风光扑面而来,令人十分惬意。我不时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脑海浮现出那位武陵渔者在桃花溪划着轻舟去寻找桃花源的情景……
桃花源就在桃花山上,面对漫江碧透的沅江,背靠着群峰挺秀的武陵山,是一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踏进桃花源,仿佛一下子步入琼楼玉宇、风清云洁的仙境,顿感心旷神怡。这里有非常古朴的陶令祠、桃花观、集贤祠、遇仙桥、秦人古洞等古迹。历代一些文人雅士,在集贤祠的墙壁上,题诗作文,刻写了他们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赞美。我们去得不是时候,看不到桃花溪畔夹岸数百步的落英缤纷,也尝不到鲜美可口的硕大仙桃,却饱览了遍地绿草如茵的桃园美景。整个桃花源,古松威武矗立,新竹挺拔参天,山花争芳吐艳,野果漫山遍野,珍禽恰恰啼鸣,云雾悠悠游荡,山泉叮叮作响,溪水潺潺流淌……那般清丽、那般幽雅、那般古朴、那般迷人,这里的确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
告别了桃花源,我们便在桃源县里驰车观光,从九龙山头到白洋河畔,从芦花水库到黄山水电站,车子时而钻进遮天蔽日、绿荫掩映的山间林海里穿行,时而在江边巍巍的防洪大堤上奔驰。今日的桃源,绿遍高山,锦绣平川,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时,我们发现整个桃源县已经是一个更大的桃花源,一个美丽富饶的、真实的、真正的桃花源。
桃源的山,青山不老。山山相连,层峦叠翠。再也见不到原先那赤身裸体的“和尚头”,到处是桐山、竹山、茶山、花果山,全都披上了崭新的绿装而风采翩翩了。绵亘全县的大小山头,皆是绿树苍苍,浩气森森,构成一个生气盎然,欣欣向荣的绿色桃源。
桃源的水,碧水长流。横贯全县的白洋河,经疏通河道,裁弯取直,并在其上、中、下游分别筑起了拦河坝,既可蓄水防旱,又可发电运输。白天,满载货物的船只来往穿梭,黑夜银灯闪烁,灯光波光交相辉映,真是美不胜收。水库山圹,星罗棋布,如同颗颗明珠镶嵌在翡翠般的桃源大地上,把桃源装扮得更加丰润,更加俊美。
看到桃源的新貌,不禁想起毛泽东那“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诗句。同时,也油然而想起陶渊明向往的“桃花源”。人们再也不必发出“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慨叹。历史已作了肯定的回答:“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虚无缥缈的“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幻想出来的,如花似锦的桃源新貌才是桃源人民创造出来的。的确,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美好世界的真正英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主宰锦绣乾坤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