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毛笔字
练毛笔字,仿佛已经是一个十分遥远的词汇。从词汇的概念清晰为图像,我隐隐回想起小时候在乡间读书的情景来了。
三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还剩下老大空间,这就是一个村的学龄孩子的课堂。作为课程的毛笔字练习是三年级学生的专利,一、二年级学生只能眼巴巴瞅着,羡慕着。看他们在描红本上粗一笔细一笔划着,看老师在描得最好的字上划的红圆圈,看受表扬学生得意的神情,那心里的滋味,就很想自己立刻长大,升进三年级。
终于升上三年级,终于学模学样拿起了毛笔。可手中的毛笔竟这般不听使唤,笔尖落处,不是重了,就是轻了。浓黑的墨水一不小心过了描红的框,这字呀,也就这里长个疙瘩,那里伸出条腿。有时墨水沾多了,笔速使快了,墨点象暗器乱舞,飞上旁边同学的脸,他再用手一抹,真好玩,成了戏班子里的演员。
印象中,我小时候毛笔字就练了一年。后来转学到县城,没再正儿八经学过。字自然是没练好,不过也有得意的事情,就是研墨的功夫到了家。那时,农村没有现成的墨汁,要写毛笔字,得自己研。小小的墨块,方方的砚台,掺进一些水,暗暗用腕劲,墨与水融在一起,砚面上的墨汁渐渐稠了,黝黑得发亮。研墨是锻炼耐性的好方法,也是练毛笔字前静心的前奏。心不静,字就漂浮,写不好。我的字虽然没有练好,但悟到了这个理,也算是没有白研墨一年吧。
以后十多年,我把练毛笔字当作阳春白雪的事情,偶尔为之,自己一乐。上不了台面,却成了心里的一个结。字如其人,人性如何,字性也就如何。现在看我的钢笔字,架子虽有,这得益于练毛笔字的基础,但绝少气韵,就象搭火柴棒。有时也想让自己的字龙飞凤舞一把,但字的体架,就没了,象无骨的蚯蚓,歪歪扭扭立不起来。
工作后,忙忙碌碌这几年,为生存四处奔走,心更加静不下来,又没有自己独立的屋子。练毛笔字啊,等等再说吧。我这样安慰着自己。毕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写一手好的毛笔字,不是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且,在追求效率的今天,连用笔都成了很古董的一件事情。学会用电脑打字,做到运指如飞,才是谋生的最基本的技能。
过了而立之年,终于有了自己的书房,是尖顶阁楼的那种。以前由于条件限制,许多想做而未能做成的事情,现在总算可以做了。我真高兴。练毛笔字,也就成了心头放不下、手头非要做的一件紧要事了。
现在我,已经把纸铺开,把《兰亭集序》的帖子铺开,再往砚台里注水,调整好呼吸,缓缓地,开始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