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龙泉赏剑添豪情

龙泉赏剑添豪情

2013-10-24 19:24 作者:许明亮 阅读量:30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说起龙泉这个地方,知道的人恐怕不多;而提起龙泉宝刽,不知道的人恐怕也不多。大诗人李白曾写下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著名诗句。在武侠小说里,在古籍文献中,龙泉宝剑的美名随处可见,它几乎成了宝剑的代名词。

龙泉宝剑产于龙泉县(1990年撤县设市)。龙泉市位于浙江西南,浙闽赣三省交界的群山之中。小城规模不大,风景却很别致,周围群山环抱,城内流水潺潺。深秋的一天傍晚,我们一行有幸夜宿龙泉,晚饭后漫步街头,只见大街上华灯初放,街两旁店铺林立,而其中经营龙泉剑的店铺比比皆是。我们信步迈出了一家铺面不大的商店,只见空中挂的、架上摆的、柜上放的,到处都是宝剑,间或还有其它的古代兵器,什么刀、锏、戟、斧、铖、钩、叉,十八般兵器应有尽有。然而品种最全的,做得最精致的要数宝剑,什么单剑、双剑、蟠龙剑、鸳鸯剑、腰带剑、手杖剑、八卦剑、太极剑,不下数十种。只见长剑二尺有余,威武大方;短剑小不盈尺,玲珑别致。剑鞘多为红紫色的花梨木所制,鞘面有的镀金,有的镶银,还有的包着蛇皮。价格高的达数千无,便宜的只要几十元。放眼望去,有的金光灿烂,有的银光闪耀。待到拔剑出鞘,但见寒光逼人。白色的剑身上或嵌有龙凤,或镶有七星,或刻有姓名和赠言,无论是赠言还是图案,都是用紫铜嵌入剑身,白底红字,铮明瓦亮,令人惊叹。

普天之下,为何单单龙泉盛产宝剑?带着这个问题,我特地请教了店家。店主是位五十开外的汉子,他操着带有浓重浙南味的普通话,为我介绍了龙泉宝剑的来龙去脉。

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当时的铸剑名匠欧冶子奉命铸了剑,他访遍名山大川,踏寻铸剑宝地,最后来到龙泉境内的秦溪山,只见有青山秀水,无鸡鸣犬吠,环境幽且静,铸剑最相宜。遂取当地山中铁英,筑炉铸剑,在湖畔择地凿井,取水淬火,最终铸成三把宝剑,分别命名为龙渊、泰阿、工布。欧冶子身背宝剑,走出大山,将宝剑敬献楚王。楚王见宝剑寒光逼人,削铁如泥,连呼:“宝剑!宝剑!”从此,龙泉剑便名扬天下。后人为了纪念欧冶子,将秦溪山下的湖命名为剑池湖,并在湖畔建了剑子阁和将军庙,以纪念这位铸剑大师。如今,剑池湖畔古井犹存,将军庙遗址尚在。这些遗址已成为龙泉宝剑出龙泉的有力佐证。

到了晋代,龙泉剑又有新说。《晋书》记载,西晋大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使人于丰城狱中,“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题刻:‘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眩目”这一发现更使龙泉

宝剑名声大震,引得文人墨客赋诗赞叹。唐朝宰相郭震在《古剑篇》中写通:“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龙泉名宝剑。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往事越千年,欧冶子铸剑后远走他乡,张华掘地所得的龙泉宝剑也早已不知去向,但欧冶子的铸剑技艺在龙泉却深深扎根,递代沿袭,世代相传,直至今天。据说,如今龙泉市生产龙泉剑的厂子有数十家,年产量不下百万把,成为龙泉的名牌特产。

在古代,宝剑是杀敌防身的武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在今天,不开刃的龙泉剑只是制作精良的工艺品,或是作为一种健身器材,但它仍然深受人们喜爱。在马拿马国际博览会上,龙泉剑曾获大奖。周恩来曾峙龙泉剑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如今,龙泉钊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世界各地。

好一把龙泉剑,从古至今,为龙泉赢得如此荣耀,难怪龙泉人谈起龙泉剑就充满着骄傲与自豪。的确,手执龙泉剑,胸中豪情添!

相关文章关键词

《龙泉赏剑添豪情》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