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国人幸福知多少

国人幸福知多少

2013-10-24 02:33 作者:孙厚举 阅读量:28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2010年幸福的人们,便希望2011年更幸福。因此2011年的流行语便是“2011年更幸福”。

岁月流逝,转眼快到年底,梳理一下国人的幸福感,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回顾2010年,国人的幸福感如何?

据《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半的国人感到“幸福”,其依据是抽取来自全国发展水平不一的24个城市的4800名居民进行调查的结果。

调查显示,从学历水平看,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高,16.7%的人感到非常幸福,60.6%的人感到比较幸福;

职业高中、中专或技校学历的被调查者幸福感最低,感到“非常幸福”的为13%,“比较幸福”的为55.5%。同时,家庭月收入越高者选择“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越高。

我国国力、财富虽有很大提高,但仍处于经济收入较低的发展阶段,所以收入的高低依然是国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从调查者的工作和职业来看,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感到“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农林牧渔生产人员感到“非常幸福”的比例最低。

调查还显示,以往大学毕业生就业,首选外资企业,现在却转向国企和政府机关,这些部门,生活有“保障”,人际关系、住房等方面都有优越资源。

现在,人们对于社会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而且特别关注民生和人们的心里感受。幸福、尊严已成为当今社会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不言而喻,幸福的主体是个人,幸福是靠每个人自己去感受。构成幸福的内容不外乎物质、精神、情感。正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里说,马克思的贡献是发现人要生存,必须吃、喝、住、穿(物质),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精神))。他还说过,人是各种关系的总和,除政治、经济关系外,很大一部分是情感关系。也就是说,人要幸福,离不开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情感感受。当然,这三个方面与时代、环境有关,不同时代的人对幸福的要求不同,在特殊的情况下,此(物质)消彼(精神)长,例如在某一个时期,革命者不怕艰苦、流血牺牲,为追求革命理想而牺牲物质利益,同样感觉非常幸福。但是在和平年代,幸福虽然是主观感受,国家的责任就是要为公民创造幸福的物质、精神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调查人们幸福的感受的时候,还必须考虑有哪些人还感到不幸福。

目前还有哪些国人感到不幸福呢?

众所周知,全国尚有1.5亿工薪族收入偏低,他们在物质上感到不幸福;

就业难,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无固定职业的人群感到不幸福;

学生负担过重,两亿中小学生一想到做不完的作业、名目繁多的考试,心有余悸,就会感到不幸福;

农村、退休职工中空巢老人,寂寞难耐,精神上感到不幸福;

官员腐败,道德滑坡,忧国之士,表达不畅,心情上感到不幸福;

还有,下岗人员,农民工,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生活是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不幸福。

不言而喻,权力是幸福的筹码,谁拥有了权力谁就必然拥有幸福。所以,社会上各级掌权者,他们不仅2010年感到幸福,2011年肯定会感到会更幸福。

归根结底,“买得起房、读得起书、看得起病”是中国人多年愿望,这个问题不解决,国人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

国人这个最起码、最朴素的期待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满足,2011年要想更幸福,谈何容易!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总是权力的拥有最幸福,而老百姓起码的幸福期盼却难以实现?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与利紧密相联。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如果说利与劳联系在一起,那么勤劳的老百姓应该拥有幸福,然而遗憾的是,勤劳并不能致富;如果利与知识联系在一起,那么知识分子很容易致富,然而可惜的是,知识与致富无缘。

在中国,致富只与权力有关,而且权利与幸福成正比,所以国人当官的幸福,当小官小幸福,当大官大幸福。

2011年,人们的期盼不仅仅是“买得起房、读得起书、看得起病”,而且还有食品安全和物价稳定,这些要求能达到吗?如果连这些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要实现国人真正的幸福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章关键词

《国人幸福知多少》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