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闲书

闲书

2013-10-22 16:50 作者:天投空影 阅读量:261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忙完了年底前的各类俗杂之事,内心消闲下来。午后,在冬日的暖阳之下,捧本闲书,燃根香烟,一壶菊花茶泡着,打发08年最后的光阴。

侄趁圣诞节放假,从美国归来,离开时是小孩,现在个子已经超过他爹,一大人模样了。毕竟小时候是在中国生活的,打开电视,对《汉武帝》、《编辑部里的故事》这样的片子,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打断我读书的思路,问演葛岭的演员叫啥名字?侯耀华死了没有?陈宝国演的片子很好看,他下一部的片子是什么?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难度实在是太大。几个不知道、不清楚之后,他在沙发上蜷缩着身子,懒懒地睡了,闭眼前,告诉要我叫醒他的时间。

妻从宝山打来电话,兴奋地说,学车大路考通过了。紧张是一贯的,顺利也是一贯的,就跟当时考侧方移位和小路一样。人太聪明了,没有办法,学什么是什么,啥也拦不住。现在,她已经赶回学校,给学生们上下午的课。

心是消闲的,所以不愿给自己找难办的事做,也不想出门。窗子里边,可以晒到阳光,可外边的温度,看着那些骑车行路的人把自己裹成粽子的模样,就知道了。----还是呆在屋子里的好。

书是陆游的《入蜀记》。闲闲淡淡的文字,饱含深厚的学养,被诗人的情怀浸润着,很适合此刻的心情。昨天在“新南华”喝酒,很投入。之后在“卡乐迪”唱歌,很投入。现在的看书,也很投入。能够很投入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人生而言,是很完满的状态了。所以,思绪被文字牵着走,视野随着陆游笔下的游踪,历经了一座座一千多年前南宋的市镇、码头、乡野。那时的山光水色、那时的人物风俗、那时的人情往来,仿佛突然被切换了时空,感觉有些异样。这个下午,我不是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

对陆游,小时候为他的《钗头凤》伤感,为他的“家祭无忘告乃翁”痛心,总觉得他少时婚姻失意,老来为“不见九州同”伤悲,挺苦命的一个人。可是命苦寿长,竟然活到了86岁,到底是老天对他特别的照顾,还是对他故意的刁难,我看看窗外白茫茫的苍天,没有一丝回话。日记体的《入蜀记》,让我对陆游的印象丰满了起来。这也是个喜观山水、喜谈风物、喜酒好友的朋友。我不知道入蜀一路,那些地方官员是如何获悉陆游到夔州赴任而沿路招待的,但酒桌上的陆游,一定内心深处涌动着豪情。毕竟,这一次的入蜀,是他人生从第一阶段转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后的九年,他先任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再往后在四川置使范成大幕府当参议官。只是,这个过渡来得太晚,当时陆游已经是46岁的年纪了。在漫长等待之后,到了46岁,陆游的人生才变得亮丽起来。九年的蜀中经历,是陆游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

陆游自号“放翁”,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少有人知道其由来就在这一时期。范成大作为陆游的长官,与陆游更是文字之交。陆游不拘小节,认为朋友关系是最主要的,于是公务之余,常与范成大饮酒赋诗,相互唱和,“每一篇出,人以先睹为快”。这种生活方式在历代官场当中,都不会被同僚认可。自然,风言风语传来,指责其“不拘礼法,恃酒颓放”。陆游闻后,干脆给自己取了“放翁”的别号。酒楼歌馆,更成了他经常光顾的去处。

明人张岱曾言,人不可无癖,无癖的人“不可与之交,以其无真气也”。这点我个人颇以之为然,它至少让人觉得很亲切。陆游的癖好有两样,一是道冠,二是竹杖。你想像一个戴着道冠、拄着竹杖的古人,内心满是马背上“狂生”的想法,要去收复被金国侵占的失地。即便到了老年赋家闲居的时候,仍能放声吟出“闻有水仙翁是否?轻舟如叶浆如飞”如此轻快的诗句。一个这样的古人,难道不是很可爱吗?

相关文章关键词

《闲书》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