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且行且吟 彩云之南(三)

且行且吟 彩云之南(三)

2013-10-24 01:45 作者:美意 阅读量:31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在寂静的夜晚,往事可以对着月亮清算。我抛出一个问题:今晚的月亮让你们想起了什么?大家都很谨慎,不露口风。于是,提议来点酒。正好白天徒步遇到的一位老兄给了一罐啤酒,ZM回房间取了来。一罐酒被喝完,话匣子终于被开启了。一个不亚于琼瑶剧的故事被展现了出来,那是老Ding的cattle'slove。遥想当年,在美丽的西南边陲,英勇的解放军在地方医院邂逅了美丽的当地女医生,老Ding形容她长得像小鹿纯子,立刻一个有着明媚笑容的少女浮现在眼前,爱情总是美好,现实却让人无奈。女医生的家人希望她能带回一个上门女婿,而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老Ding必须要随父母离开边陲去内地。和所有的初恋一样,这个故事以分手结束。

在关于月亮的歌里,许美静的那首《城里的月光》可以唱出对这个故事的唏嘘。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每个深夜某一个地方

总有着最深的思量

世间万千的变幻

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

那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温暖他心房

看透了人间聚散

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请守护他身旁

若有一天能重逢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夜里的寒气愈来愈重,明天还有徒步的旅程,于是散去睡觉。一夜无梦,睡得很沉。

9月15日早上起来,很多住店的驴友都已经走过了。老Ding已经预订了早餐,一人一碗西红柿鸡蛋面,一个粑粑。吃得饱饱的,我刻意多吃了点,还不知道下一顿什么时候、在哪能吃上呢。吃不掉的粑粑我也包好放进包里,以备充饥之需。“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祖宗留下来的话总不会错。打点行装,继续上路。

这一天的行程集中在被当地人称为精华的中虎跳。因为第一天上虎跳段我们已经攀上高路,今天不需要往高里爬了,走了一段平路,开始往下,一直往下,下到谷底金沙江边。被当地人称为真正虎跳峡的地方就在这里,站在江边上,看江水汹涌,因落差形成很大的气势,自然的伟力让人相形见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落差的上游,暗涌使水面绽放一朵朵漩涡,人如果落水不过如一粒沙。落差的下游,江水则奔腾咆哮,水花激荡。

这里是游人较集中的地方,不出1里路就会有一个收费的人,很有“此路是我开,留下买路财”的剽悍。山里果然出土匪。我们已经习惯了各种“土匪”逻辑,变得麻木不仁,二来也赶时间,所以我们是有求必应,倒也落得顺畅。收钱的理由是这里的路不是政府而是当地山民修的,可惜这些散落在各个景点的收费的强人应该不会将收到得钱分出去吧?大家走出来的路居然能被一些人拿来收过路费,就像纳税人出钱修的路上不计其数的收费站,逻辑是一样的。外国的驴友不能理解这种“中国特色”,总听到他们对此的不满和不理解。即使英语流利、沟通无碍,我也无法向他们解释,只能保持沉默,内心汗颜。不由想到经常看到一些报道说中国人在西方受到不公正对待,受到歧视。其实能不能受到别人尊重,很大部分取决于自己。

我们没有在此处多逗留,顺着山路重新往上爬。路确实如鲁迅说:只是有人走才形成的路。有些地方近乎攀岩,手脚并用,我比较喜欢这样的爬山,自认为体现了“技术性”。到了距离江面百米的高度,一架“天梯”矗立眼前。所谓天梯,是一架长约100多米的钉在山体上由钢筋扎出来的梯子,此处的山体垂直九十度。ZM了解我的胆量,问我:爬不爬?怕是肯定的,但是我依然很没底气道:爬!心里知道以自己的体力和技术,爬上去肯定没问题,唯一要克服的是恐惧。ZM已经爬上去了,上到50多米,她缓缓地回头向我们张望,肯定在纳闷:底下那两个人咋还不动静?稳定一下心绪,暗暗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要自信和冷静,看看身边还有解放军老Ding,似乎更放心了,转念又意识到其实在垂直的梯子上,如果出现状况,谁也帮不了谁。拾起信心,稳定好情绪,我抬腿踏上梯子。

攀爬本身对我来说没有难度,尽量保持平静,双目却不敢望向任何方向,仅仅盯着近乎贴上面的山体,双手抓牢钢筋,每一脚都缓缓地抬,稳稳的落,即使这样控制得很好,上到梯子中段的时候,彻底悬空的感觉还是让我的腿不由自主地巍巍发抖,体会到古人所述的“两股站站”。此时,我知道只有平静能解决问题,不可出现一丝慌乱。于是,稳稳控制着情绪,不急不燥,在重复的抬脚落脚、抬脚落脚之后,终于爬上崖顶。三人均表现得波澜不惊,而我的内心很感谢身边的两位朋友,如果不是和他们一起,我不会完成这次的挑战,而经受这个挑战的过程回味起来也很无穷,心里充满淡淡的喜悦。

回到山腰的公路,徒步基本算结束了。我们赶晚上10:30的去昆明的火车,包了车直接去了老渡口。车开了有30多公里停在了一处山坡上,渡口要顺着山坡往下,一直下到山底的江边才能抵达。下山的路也不好走,很累人。到了渡口,可以看到有艘渡船泊在对岸,老Ding朝对岸像艄公一样拖着长音喊了一嗓子,对岸的小屋里走出两人,他们朝我们也拖着长音吼了一嗓,算是回应我们,那一刻心里莫名开心,喜欢这种原始的交流,简单而信任。我和ZM调笑:“这就是通讯靠吼,交通靠走,治安靠狗。”

摆渡船送我们过了金沙江,我们还得再往山腰爬才能到公路。此时正值中午,烈日当空,举目无人,置身荒野,只能机械地踩在陡峭的山路,尽最大的耐心和毅力跋涉。终于在下午近2点多,攀上了山腰,抵达大具,这是我们徒步的真正终点。

大具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纳西人的村落,很多都是旅店了。到处盛开着枚红色的三角梅,据说这种花的花期有6个月。路边不时碰到当地人,注意到他们的牙齿大都有问题,年纪稍大些的人很多牙齿都脱落了(后来听当地人说高原人都有牙病,是不是缺氧,没有氧气杀菌呢?)。

虎跳峡的徒步顺利结束了。这是我的第一次真正意义的徒步之旅,过程有美景、有艰辛、有乐趣;沿途有雪山、有明月、有歌声;道中有山民、有外宾、有我们。所有这些让我们的旅行异彩纷呈、充满美意,这美意是自然的恩赐,是心灵的奖赏,它将留在我记忆深处,每每回味,依然会笑容满面。

(未完续待)

相关文章关键词

《且行且吟 彩云之南(三)》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