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旋律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一曲常回家看看,感动了多少人,那厚实的歌音,使人想起妈妈的毛糙的手,爸爸微弓的背,爷爷的老花镜,奶奶的唠叨。当大家都在呼吁人心的回归,亲近的自然、融洽时,曾获1993年悉尼·泰勒奖的美国艺术家菲比·吉尔曼的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是一本最完美的及时雨,她把爱的旋律演绎得更加完美,更加源远流长,她把祖孙俩的感情维系,用一条充满想象的,点缀着满天星星和月亮的蔚蓝色毯子连在一起,通过不同时期,毯子的老旧,爷爷的修补,创意制作,把感情更加厚实的连在一起,让孩子再一次和爷爷的心弥合欲坚,沟通加强,这是血缘关系的天赋造就,更是爷爷对孙子牵挂的粘连,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天伦之乐画轴的展开,享受到了其中融融的血脉亲近。
我们不妨打开绘本仔细的揣摩,发现绘本中的画面只有寥寥的几幅,但是作者却细致的把爷爷的感情倾注在作品里,同时也把孩子对爷爷的关心映照在画面上。我把爷爷对孙子的关照看作是爷爷慢慢老旧的过程的铺开,当爷爷充满希望的把孙子接到人间,他内心充满着蔚蓝色的渴望,希望自己的后辈如星星、月亮一样闪亮,因此他送给了孩子一床蓝色的、点缀满星星、月亮的毯子。随着毯子的老旧,爷爷也越来越不受欢迎,妈妈的语气明显着有点不耐烦,但是爷爷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孩子的长大,他变着魔法,力所能及的用毯子,或者说是用心制作着背心、领带、手帕、甚至于纽扣,当爷爷真的灯耗油尽的时候,爷爷却无能为力了。但是孩子对爷爷的牵挂、崇拜随着岁月的流动,却越来越明显,爷爷的影像也越来越崇高,难怪约瑟上学时在纸上写下:这些材料还够……,也许约瑟会说,这裁下来的毯子边角可以给可爱的老鼠做窝;那边角的线条条可以做拖把的边料,也许还可以做擦爷爷眼泪的毛巾……,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小主人公对爷爷的思念和崇拜。
爷爷和我们是家庭的主要成员,虽然我们少不了同学、老师、邻居、伙伴、顾客、小贩等等生活中鲜明的人物,只有和这些人物的和谐相处,世界感到平实和美,但是家始终是温馨的,有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妹,一家才能感到其乐融融,难怪作品中妈妈虽然对爷爷的老古派不耐烦,但是当孩子找不到纽扣时,比谁都着急,因为,内心里,妈妈也爱着这家的温馨和谐,希望家庭和睦,爷爷能够长命百岁。
作品没有高调阔论,作者按照孩子们的思想,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慢慢充满想象的展开,物品也随着毯子从大到小的顺序继续延伸,表面上看好像爷爷的关照、牵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减少,但是,实际上爷爷对孙子的关照更加深沉,那翻过来、翻过去的动作;那卡擦、卡擦的声音;那缝进、缝出穿梭不停的幻影,却让孩子更加难以忘怀爷爷的恩情、亲情。
我们常说:一个好作品,在于他的内涵的蕴意。只有把握了作品的真正精神精华,作品自然而然会绽放光彩,这本绘本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