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
一直固执地将“自说自话书”作为自己坚持不断写字的唯一一个目的。
写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写着感动自己的点点滴滴,不为别人,为自己!当有一天老去,围着披肩坐在那棵老槐树下,静静地阅读自己写过的篇章,回忆那逝去的年华种种,一切的纷纷扰扰、是是非非都随着身边的草木香稀释开去,我向往着这样一种设定好的情境。而那些泛黄的手稿,便是我这一生谁也夺不走的财富……
持续不断的写着、写着,有日记、散文、诗歌……默默地坚持了数十年。这期间的个人空间里,每日一篇的更新着,从不间断。写着自己的故事,后来身边阅读的人多了,得到共鸣的人会自然而然地追随和回复。当有天,我突然发现这其中的追随者有些或喜欢文字,有些或喜欢人,再有些,是以复杂的思想看待简单的事情时,我便慢慢停止了。
我毅然决然地转移了“阵地”,并且给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笔名——浅书,浅浅的淡淡的书写着,隐身在一片无人知晓的地方,持续之前的向往。
最初是因为朋友的推荐而开始将自己文章陆陆续续地投稿,60%是简单的认为美文仅供分享,40%也是因为不想辜负了朋友的一片热心肠。直到投稿当天都完全没想到过我的文字可以发表在杂志或者报纸上,更没想到因此能领取到相应的稿费。坦白说,我很懒,而这种惰性确实不知道是从何时养成的。因为稿费大都是必须拎着邮局寄来的汇款单,再去邮局领钱。所以时而因为工作繁忙的缘故,或天气,或心情,或记性不好,总之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让我非常不愿意跑去很远的邮局领钱,从而导致很多发表所得只有手上的那一张张汇款单。
在此,我要非常诚恳的向那些编辑领导们致歉。我是非常尊重和感谢喜爱我文章的那些编辑领导们,没有他们的辛苦审阅和推荐,我的那些文字是绝对发表不了的。只是个性使然,让我不拘小节惯了。所以热忱的态度确实有点欠缺。因为无以回报,只能继续默默的码着自己的字,写着自己的心情,再积极地与各位分享。
怀着平和的心态,抓着笔尖随心随性的写。在这几年里也遇到过大大小小离奇古怪的事情。类似某种以文会友的活动,本来挺好的。可是参与后会发现,人和人之间谈得不只有文字,还有宣传呀、炒作呀、甚至三三两两凑到一块谈起了生意?这种还算可以接受,毕竟确实是以文会友,与时俱进,共同发展嘛!
更离谱的是自己经历过的某次征文比赛,主办方来电祝贺我,说我的诗歌获得了全国一等奖,那时我的那个兴奋呀,简直无以言表。当问起我是否去参加颁奖会议的时候,恰巧我手头上在跟进一个客户的大单,确实难以抽身前往。只好婉拒。主办方告诉我,让我考虑两天。两天过去后,主办方又来电,告知我已经帮我将此次前往的食宿费用垫付,并且领了发票,等我本人过去后再将费用付给主办方。想了片刻,这倒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关键是我早已说明了我没法去的原因,可此次来电让我心里非常不舒服,有点“强买强卖”的感觉。后来我当即表明了实在去不了的情况,主办方立即换了一副嘴脸,无情的告诉我,你的奖项被取消了。呵呵……在当时那样一种情况下,我确实有点莫名其妙了。
事件慢慢地平息过后,些许熟悉的文友也因此为我愤愤不平。但是,谁又会在乎呢?确切的说,名利对我真的不是很重要。特别是见过这些“以文为名”的征文、比赛活动之后,内心越来越抗拒。令我更加笃定自己的想法。我写的东西,从不主动要求或者邀请别人来阅读;别人阅读后是否留下评论,对我而言也不重要。我不是一个清冷孤傲的人,我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也有我尊重的朋友。但是我更希望我写的文字能自然而然地引起读者的共鸣。他们主动阅读了,我便知足;他们继续阅读了,只能说明他们渐渐与我有了共鸣;他们回复了,也许是情不自禁的想要说些什么与我交流,好听的难听的我都接受并且感谢;或许他们来不及回复或者没有回复的习惯,那我也能想象那是一种难得的默契,一种无声的鼓励。
我想说的是,名与利都不是什么坏事,只是太过于去专注和角逐名利,只会让自己慢慢丧失最初的单纯和美好。一篇好的文章,绝对不会缺乏读者,一篇能感动自己的文章绝对也能感动其他人。邀请来的客套的评论和回复,我不缺也不稀罕。我要的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相融。能够做到不偏执、不违心,无争、不争,坚持着自己该坚持的就可以了,别被眼前那布满鲜花的陷阱所迷惑,陷阱就是陷阱,绝对不可能无端端地变成馅饼。
我的专业学的是美术,我的兴趣是写作;感激我的爹娘能让我自由地选择我的职业,坚持我的梦想,尽管我的家境并不富裕,尽管我仍然为了多赚点钱补贴家用而时常加班熬夜,但是我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和心态。我的职业是平面设计师,兼职是自由撰稿人;要知道多少年来画画的和写字的,在成为‘家’之前,都是两种最穷的人。可我从来都不曾想过要放弃这两种喜好。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喜不喜欢。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又能以此赖以生存,这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所以我知足,我惜福……
想到很多很多年以后,在自己很老很老的时候,还能看着自己年轻时的坚持与执着,纵然青涩,但那会是多美的一种幸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