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探访“万寿心庵”

探访“万寿心庵”

2013-10-22 04:05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上虞丰惠凤鸣山下应岙的山坳中矗立着一座气宇轩昂的尼姑庵,那就是“万寿心庵”。它与周围的修竹苍松以及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秀丽的风景画。尽管这座庵堂地处偏僻,但因为与凤鸣山仙姑洞相邻,加上这里山清水秀的独特环境和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还是吸引了人们,不但那些平民百姓常来光顾,就连那些显贵达富也常常远道而来,香火还算旺盛。

11月9日上午我应郑大姐之邀,由牛大哥陪同专程探访了“万寿心庵”。尼姑庵的住持是一位时年60岁的释世芬法师,俗名王彩芬,人称“师太”。“师太”释世芬双手合十、口念谒语迎接了我。这位“师太”在上个世纪的1987年9月22日就拜师上虞莲峰寺释永鑫大和尚,皈依佛教,被赐法名释世芬。2000年12月28日在福建广化寺受戒于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释学诚大和尚。这位“师太”还曾经接受过高等佛学教育,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读了三年函授大学,专修中国逻辑与语言,对佛学的造诣颇深。这位“师太”为人和善,乐善好施,颇受当地百姓的敬重。

“万寿心庵”原址座落在丰惠东门落马桥一隅,这是民间传说中“金钩钓鳖”的地方。它建造于清光绪年间,早年的“万寿心庵”曾经气势恢宏、金碧辉煌。方圆几十里的善男信女每天络绎不绝进出庵中烧香拜佛,香火很旺。后来因为挖掘运河遂于2005年择地迁移到凤鸣山应岙大王山的山脚下。“师太”全心护法毁家修庵,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先后投资了80万元人民币,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今天的“万寿心庵”背靠凤鸣山,对面是金山、银山,庵院前临山路,背靠大山,四周修竹成林,林中溪水潺潺,再远处则古木参天。风景幽美,堪称一方风水宝地。占地2000多平方,庵堂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已修建了千手观音殿、千佛殿、财神殿、祖先堂、延生堂,还有禅房、斋厅,初具规模。

走近千手观音大殿,它青砖碧瓦,飞檐翘脊,气势宏伟,十分高大。大殿建筑比较考究,七梁八柱,结构严密,雕梁画栋。当我迈进高高的门槛时,迎面看到的是正中一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体形高大,雍容华贵。这就是端庄慈祥的千手观世音菩萨。前面有一张两头翘起成八字的佛桌,桌上供着果品,摆着烛台法器,烛台上闪烁着红烛;香炉里几缕香烟缭绕,弥漫在大殿的空气里;一派庄严和神圣。供桌前放着一排圆圆的蒲团,供人跪拜。这一切使我顿感肃穆,于是我弯腰膜拜,祈求菩萨赐我平安!我不是特意来拜佛的,只是想了解一下“万寿心庵”,慈眉善目的“师太”释世芬知道我的这次来意,陪着我瞻仰了宝殿和菩萨。千手观世音菩萨的背后是一尊白衣观音菩萨和一尊榫提观音菩萨。右边是一尊药师佛菩萨,左边是财神菩萨和地藏菩萨。在五路财神殿塑有车神元帅、路神将军、龙王菩萨。而祖先堂、延生堂则摆放着许多死去和活着的人牌位。千佛殿泥木匠还在施工一档又一档摆放菩萨的台阶,土木狼籍,看来尚末完工。大殿左首有一座瓦房,是禅房和斋厅,是尼姑和香客起居休息和吃斋饭的地方。从前的尼姑庵除了清晨和黄昏吃饭前要上早堂晚课礼佛外,每年还有许多佛日,要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至于贡佛的供品,则只需香一炷、花一簇、灯一盏、净水一盅、应时水果一盘。贡佛后,广赠施主与之结缘。

“师太”释世芬和我攀谈了一番,给我讲开了她皈依佛教的传奇故事。1985年3月的一天,在丰惠东门剧院门口出了一场车祸事故,王彩芬被一辆满载黄沙的汽车从身上碾过。全身上下血肉模糊,断了十五根肋骨,肚皮被撕开一个洞血流不止。当被人送到丰惠医院抢救,医生看着人不行了,要求转院。等送到上虞人民医院抢救时,身上的鲜血从肚皮的洞口几乎流尽,因为胸口血肉模糊已无法拍照也无法做手术了,医生诊断后认为不能抢救了,只能顺其自然等待死亡。家人再三要求治疗,医生就是不愿救治,最后在绍兴的一位领导干予下,医院才勉强接手,“死马当活马医”。就这样王彩芬在医院病床昏迷不醒地躺了一个月,前期连药都喂不进,后期才挂了“盐水”。其家人无奈只能在病房内点香并到庙里求菩萨相救。过了四十五天,花了700元医疗费,王彩芬竟奇迹般地活过来了,而且不吃药全身也没有感到疼痛。她出院了,她把这一切都归于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苦救了她的命。从此,王彩芬吃素念佛,一心向佛。

王彩芬先在上虞莲峰寺就是曹娥那个三宝殿开始拜师学佛修行,后来转到梁湖兰芎山福仙寺,她在这二座寺庙共待了十二年。接着又转到永和明因寺待了三年,然后到丰惠万寿庵待了三年,还到丰惠凤鸣仙姑庙待过。在漫长的岁月里王彩芬更换了海青袄及袈裟,皈依受戒、削发为尼,过着青灯黄卷、诵经念佛的日子,过着清净而简约的生活,成了佛门弟子。按照佛教的说法,佛教徒若在家修行,障碍甚多,很难达到心意专纯的境界;出家以后,则自由无累,无牵无挂,容易集中精力,从事无欲无我的修养。王彩芬还毁家修庙,建起了这座“万寿心庵”。听完“师太”释世芬的讲述,我品味着这个传奇故事,不禁再次仰视观世音菩萨的塑像,我的心灵深为震撼!

当我要走出庵堂大门时,心旷神怡,心恬意适,不禁回头又看了看这隐居在凤鸣山下的这座庵堂,心里不免有些依依!“师太”释世芬积德行善热心故里,她修建这座“万寿心庵”功德无量,真的很不容易!她自己巳捐出了全部资产,她的老父亲王传寿老先生也捐出了很多,虽然热心的应岙人一呼百应,纷纷出资,可大家的钱并不多,缺口很大。“师太”释世芬还要建造一座四大天王殿,建造一幢西厢房,修筑扩建一条进庵的道路,需要很多钱。特别是她已有了十五尊菩萨,希望明年正月能够开光,非常需要热心的人能够慷慨解囊捐钱资助。“师太”释世芬让我在网上帮忙呼吁一下,希望广结佛缘,有更多的人捐钱捐物参与修建“万寿心庵”,造福一方人间净土。(她的手机13967520981、她的电话0575-82871303)

“万寿心庵”所在的凤鸣山又称仙姑洞,是以仙女而得名,相传昔有仙女跨鸾凤鸣至此,故曰凤鸣。这里山陡谷深、急流叠瀑、苍山翠绿,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堪称奇观。飞瀑旁崖壁上有一高约3米的山洞,据传为当年魏伯阳炼丹小憩之处,洞内还有酷似穿着道袍模样的道士石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出于此。还有凤亭与神龙穴小桥、凤鸣洞、摩崖石刻、朱熹讲学处、古灵书院遗址、凤鸣桥、东郎山起凤塔多处景点。谢安、朱熹、徐渭等名人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师太”释世芬欢迎善男信女和施主来“万寿心庵”进香拜佛……

相关文章关键词

《探访“万寿心庵”》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