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别山一叶 天下知秋

别山一叶 天下知秋

2013-10-24 04:28 作者:美意 阅读量:32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辛卯深秋,偶入大别山。所得感受在意料之中,出意料之外。意料之中,因为知道山水之乐不会令人失望,意料之外,在于此山果然大别于他山。

大别山大别于他山不在“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于我看来在于它完全自然,山上的植被天然杂生,依海拔高度自下而上,各种植物各在其纬度上各安其命,天生,地长,寂兮,寥兮,浑然天成。山脚可见芭蕉散落,山顶海拔1500米以上,则青松亭亭如盖。偌大山系由千万个树种、万千个不同纷繁而和谐地呈现,这就是我理解的自然之野。

深秋时节,满山的色彩丰富,不同的树叶在同一时节表现的是它在这个时刻的生命的颜色,深深浅浅,不一而同。因为到了深秋,不管是璀璨如金,还是明艳似火,都过了最华美的季节,由金秋的热烈转入深秋的沉静。所以,我所遇的大别山默然沉静,如进入千帆阅尽的人生。我们来,我们去,它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我们见或不见,它依旧在那里,不悲不喜。我对其只能默然相悦,寂静欢喜!

相对于万佛湖的岛散、太平湖的水大,别山湖的绝佳之处在于山和水的搭配。湖和山要相映才能成趣,我认为不仅要相映,更要相配。山太大,湖太小,或山太散,水面太大,都不能成趣。而别山湖的山和水的比例恰到好处,乘着船游在湖心,窗外的山离的不远不近,近了逼仄,远了失去伟岸。当车行驶在山腰处,俯瞰别山湖,湖面不宽不窄,随山绕依,因了般配而美满。天下着雨,雨丝跳入湖面,使得水面热热闹闹,而周遭的山自山腰处,云雾缭绕,山静、云动,满山的秋色在云雾和水汽的浸润下,充满灵性,一切又安安静静。

此行的好处在于既看了山又看了水,唐代禅师青原维信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我之糊涂在于,不知道看山水是山水,还是看山水不是山水,因此也分不清自己是参禅之初、之中还是彻悟,索性不管参禅与否,但求般若一瞬,即心即佛!

作为正宗、铁杆“白粉”,幻想着偶像的“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的率真,“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的不羁,都应该发生在这个大别之山野。来年山花烂漫时,定要重回大别,不见他山。

相关文章关键词

《别山一叶 天下知秋》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