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与等的机缘
近日在网上淘茶具,本类只想买个粉彩的茶碗,上了一个专门卖瓷茶具的网站,结果买了如下一些:
粉青中号百合杯(特价促销);玉瓷盖碗(小);白釉花口杯;窑变荷花小杯(手绘);双喜直筒罐;白釉小圆杯;浮雕荷花普洱杯;黑檀养壶笔(小);茶道茶刀;井字杯托(2个);玉瓷圆口杯;绿釉石磨茶漏;青花牡丹风炉茶漏;豆青水仙矮杯贵和祥手绘景德瓷;粉青细腰公道杯(特价促销);茶席(小);雕刻竹茶席
没一样是原打算买的,这就是典型的女人购物之无厘头。虽然没有一件值钱的,但个个算得上精致,满满摆了一茶席,放在手边的办公桌上,煞有介事。刚刚看了马老的关于瓷器的书,书上展示了一套什锦茶杯,可以借来用一下,我这些乱七八糟的加在一起可以美其名曰:什锦茶具。还好没叫什锦杯具。
经过这几日的实际使用结果来看,豆青水仙矮杯盛猴魁最好,茶汤在杯中呈黄绿色,嫩嫩的鹅黄,清亮淡雅,爱不释手,每每啜饮,心生欢喜。换成霍山黄芽,茶汤立刻显得浑浊,倒不如玉瓷圆口杯。祁门红茶也是玉瓷口杯效果最好,能让茶汤呈现出明亮的色泽。那两件白釉口杯,在这一堆里最贵,但是最不中用,不管是绿茶还是红茶都不能让茶汤出效果。买到手的时候最喜欢这两件,手感也好,可惜中看不中用。也许是还没碰上适合它的茶。它们要等,等到和它们相得益彰的茶的出现。
现在越来越喜欢“等”这个字。记得冰心老人就对铁凝说过:你要等,不要找。比如,我办公室靠手边的一片白墙,自去年搬进来一直没有合适的装饰,前段时间公司搞活动剩了几个相框,又因六一节公司发了新华书店的卡,我买了几本碑帖,遂从在欧洲拍的照片里挑了蒙马特高低的楼梯、古罗马广场遗迹、卢浮宫里的《被吻醒的普塞克》,从碑帖里跳了颜真卿的多福寺感应塔碑(相对颜真卿的楷书,我还是喜欢他的行书,如祭侄文稿,但是很喜欢这些个字: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很有历史感。并且上面还就几枚印章),怀素的千字文,用相纸打印成黑白的,在墙上错落地悬挂成照片墙。工作时不经意抬头,凝视某幅几秒,似有默契和暗许。这就是“等”来的机缘。
茶杯搜罗了一堆,缺茶壶。于是在网上找紫砂壶,种类那叫一个多啊。眼花缭乱,但是总归还是有个类别的。最终决定这样买:
一个井栏壶(只为“络纬秋啼金井阑”这一句)
菊蕾壶(有我的字在里面,已经踅摸到一件超小的100CC,可以当茶宠来养)
再加各种颜色、泥料、造型不同的若干,用来配不同的茶叶,看上去奢侈,淘的都便宜货,哄自己开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