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柯桥之行

柯桥之行

2013-10-24 02:12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414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昨天(8月19日)我与小俞去了绍兴柯桥轻纺市场,不由得我想起了生活在迪拜这座大漠深处城市里的日子,在那里每当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总回答说是浙江上虞,但知道的人并不多。可我只要说自己是绍兴人,国外就有很多人了解,而且还会提到先生-鲁迅。如果再知道的多一些的人,就会提起绍兴黄酒。说起我的家乡绍兴柯桥,那里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物产丰富,素有“金柯桥”之美称,是一个美丽又富饶的地方。

柯桥有江南水乡一绝的古纤道,运河畔绵亘数十里的古纤道顺着运河,时而一面临水,一面依岸;时而二面临水,平铺水中,犹如一条飘带,蜿蜒伸向水天极目之处。据说古纤道始建于唐代,也称纤塘路,是拉纤人的路。一座接一座的小石桥,用青石板、青石条垒砌而成;“白玉长堤路,乌篷小画船”,乃绍兴水乡一大奇观。柯桥有闻名中外的会稽山绍兴酒,让人吃得回味无穷。而纺织业更是绍兴柯桥人的骄傲,柯桥的轻纺城在中国乃至亚洲也是数一数二的。

柯桥古为沧海,始于赤乌、市开弘治。公元300年,西晋会稽内史贺循主持疏凿以柯桥为中心,西起萧山、东接上虞的西兴运河后,,柯桥始得繁荣。相传,本世纪30年代末,地处浙江三县(萧山、上虞、诸暨)八乡镇(鉴湖、钱清、齐贤、义盛、夏履、临浦、枫桥等)中枢之地的柯桥,其商贸异常活跃。每天的总交易额约抵一个金元宝的价值,故而,得名“金柯桥”。“菜果山货行,水鲜鱼虾跳。”“上有枫桥千支扁担,下有柯桥百支撑竿。”虽然如今己事过境迁,但从这古朴的民谣中,是不难想象出当年的柯桥那繁华气象。

以前我因为业务关系经常往来柯桥,对于老柯桥记忆犹新,旧日的繁华老是浮现眼前。那时的柯桥老街两旁商店全是伸出的棚搭出的铺,将街心挤缩成了一条扁担街,里面全是行人你挤我涌,而两边满是伸手可及的摊铺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有小木偶,棉花糖,碎布,鞋袜,年画,卖糊膏药的,有点像如今的夜市。来赶集的人有乡下人,有山里人,拖儿带女如赶庙会一般;乡下人好奇心重,见了新鲜玩意总是停下来观看,这个捏一把,那个摸一下,小孩子就不肯走了,那边大人硬拉着走开,小孩子的手还抓着那摊位不放,哭声叫骂声,还价声吵闹声,混成一团,老式磁带摊里的破录音机里还唱着流行歌儿,那边店铺里又放着莲花落、音乐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说起柯桥的变化始点,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那是1978年以后。三中全会以后,柯桥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柯桥区几十个亿的工业产值,不但在全县数一数二,乃至在全市、全省也名列榜首。浙江省第一个“亿元乡”,第一个“双亿乡”,都出在柯桥。柯桥在1992年翻开“兴商隆市、兴市建城”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从著名的柯岩风景区朝北,穿过沪甬铁路、104国道,在巍峨气派的金柯桥钢拉索大桥上,你最先看到的是庞大的中国轻纺城。

轻纺城由东、西、中和北交易区四个交易区组成,它象一个庞大的迷宫,浩浩荡荡,层层叠叠,一望无际。据说,现在它已是目前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轻纺产品集散地和最大的交易市场了。市场内,每天人山人海的。欧洲的、美洲的、亚洲的、非洲的、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布商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柯桥。他(她)们身披黄、白、黑、棕等不同的肤色,操着南腔北调,说着英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和中国各地各式各样的“普通话”,嘴里说着布,手里拿着布,脚下踩着布,肩上扛着布,进进出出,匆匆忙忙;市场内,地上堆着布,墙上挂着布,桌上放着布,卖布的,买布的,运布的,仔仔细细,忙忙碌碌,熙熙攘攘,车来人往。一切汇成了布的海洋,布的世界。听说这市场现在的年成交额早突破了五六百个亿的量。

轻纺城的东、西两侧,则分布着绍兴县柯桥开发区的两个工业园区—柯东工业区和柯西工业区。过大桥再沿金柯桥大道向北,从轻纺城大酒店、柯桥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大楼、县中心医院、金昌大厦、万国中心一直到古镇安昌、齐贤。好家伙,这周边方圆十数里之内的地方竟全是绍兴的新县城!站在高高的万国中心的顶端,极目远眺,只见新城内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沥青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一个个居民生活区,星罗棋布,遥相呼应。

遥望着这座将近3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型中等城市,我不由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感慨的思绪把我拉回到了昨天,从昔日的鱼米之乡、古朴小镇,到今天的新兴城市,柯桥人终于圆了祖祖辈辈们做梦也不敢想的城市梦。其实柯桥是从一块布上发起来的,一块布叠起一个市场,市场又不断发酵膨化,最后托起了一座城市,这就是当代柯桥的变化。我们的汽车走在柯桥的通衢大道上,到处是高楼大厦,到处是商业广告,到处是行色匆匆的人流。这里已经是全国著名的轻纺城......

相关文章关键词

《柯桥之行》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