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荷塘
最记得上高一的时候,语文书上第一篇课文便是《荷塘月色》,我的语文老师王丽用她那优美的嗓音和略带些北京味儿的普通话把那篇著名的散文演绎的如诗如画,让我们听的如痴如醉,从此便钟情那荷塘尤其是那秋日的荷塘……
李商隐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更是一个境界。卸去了夏日荷花的潋滟,荷塘在一片秋声中更加寂寞高洁。也许是为了填补荷花留下的空白,那荷叶便无遮无拦的伸展扩大着自己的身姿,一叶叶亭亭如盖,像姑娘散开的裙裾。微风吹来,满池莲叶翩然联动,此起彼伏,说不尽的清逸洒脱。
想念家里绿茵河畔那一弯碧水荷塘。夏日带着儿子晨练从那里经过,爱煞了那晶莹皎洁带着夜露的新荷,便怂恿儿子下去摘了一朵。手中擎着那么硕大的一朵亭亭招摇过街,吸引了一路眼球,忐忑中不敢承认是偷摘的,只曰:“捡的。”一语既出,脸上的羞涩映红了莹白的花瓣。从此后再经过荷塘便只做岸上观,哪怕心痒手痒脚下也是“巍然不动”。
直至搬来陪儿子读书,猛然发现高一语文第一课仍然是《荷塘月色》。哦,朱自清老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你的《荷塘月色》到底醉了多少人多少代啊!
幸而离此不远便是公园,公园里那一亩多大的荷塘尚可聊慰我对她的相思。
比起夏日的荷塘,秋日的荷塘是寂静的。往日里的皎白、嫣红在时令的催促下退出了喧嚣的荷塘,只留下静夜里鼓噪的蛙声;那微紫的莲蓬在密密层层的荷伞下羞羞的隐藏着纤细的身影,莲蓬里鼓鼓的莲子似要挣破莲衣的束缚呼之欲出;微风拂过,那田田的荷叶翩然而舞,给这静寂的荷塘增添了无限的韵律。在荷影摇曳中,透过偶尔的缝隙我看到叶底的景色:清水浅底,几枚奇石静静的陈列着,水面上漂浮着几片暗绿色的残荷。这暗绿残荷和水面上那充满生机碧荷相比,非但没有一丝的黯淡,更有一种生命的壮烈豪迈。
“留得枯荷听雨声”,一直以为是一直凄凉的意境。然而几场秋雨过后,再次造访荷塘却发现那竟然是另一番奇趣。
昨日,我是带着恬淡的心情准备去欣赏那一池残荷的,同时也准备了一点点寂寞的情绪,因为天上还依然有着一些微雨。然而,这细雨中的荷塘居然让我如此沉醉:只见那亭亭的荷叶展开了宽宽的衣裙,承接着来自天空的甘露,把她们包容着在荷心里滚动,不一会儿就揉成了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那明珠闪闪烁烁在碧叶之中自在摇动。“明珠”越来越大,荷叶不堪重负,趁着一丝清风调皮的一抖裙角,那“明珠”便碎了,幻化成千万颗细碎的珍珠玉沿着荷的裙边婉转而下,那荷叶也似乎很得意的重新抖抖青衣,而我好像还看到了它浅浅的笑意……难道是我看错了吗,那分明是一个风姿绰约的碧波仙子的音容笑貌啊!
我也笑了,为这静寂的池塘为这通灵的荷……
走下岸,走到栈桥的尽处,无限接近这清逸的荷。呼吸着它清新的气息,抚摸它精致的裙边,闭上眼做几节飘逸的瑜伽。“红酥手挽新荷盏,莹光足点莲子心。”心里泛起这两句小诗,心里便是一阵阵的惬意了……
填一首小词赠给我心中的荷塘:
凌波曲早秋荷塘
新秋晚风,竹庐草亭,荷塘夜雨新晴。有蛙鸣数声。
星稀月明,衣单袜轻,何方佳丽抚筝?恰此时酒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