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晚饭前后的“灶披间”

晚饭前后的“灶披间”

2013-10-22 16:29 作者:石拓 阅读量:257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近三十年来,在上海,老旧的民居拆除了不少,尤其是石库门建筑。新楼建造了不少,居民楼、商务楼、宾馆大厦等应有尽有,看上去已是很现代化的了。特别的是,新建的居民住宅楼,居民住宅楼内的每户居民人家,不仅“独门独户”了,而且各家各户的房门和窗户,也加装了结实的防盗装置,看来盗贼的机会少了许多。不过,邻里之间也毫不相干了,关紧了自家的房门,便是“世外桃源”,而且是自家的。

可是,我家住的房子,以及所在的区域,都是老房子,房龄至少在七八十年以上。因此,还保留着那么一点,上海弄堂的人文情感。

我以为,上海弄堂人文情感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居民们的本性,善良的本色心。弄堂里的邻居们,可能面熟陌生,但几乎亲如一家。邻里之间,除了互相照顾外,便是晚饭前后邻居们的闲聊,在“灶披间”里闲聊。闲聊的内容不限,古今中外,道听途说,花边新闻等等,无所不聊。小民百姓嘛,不求富,不求贵,只求生活能够太太平平。

上海弄堂的人文情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的积累。

上海的近代,多灾多难,流氓阿飞、帮派黑势力横行霸道,是冒险家们的乐园。生活在弄堂里的下层百姓们,他们心地善良,有着起码的做人道德。他们经常互相照顾,一家有难,大家帮助,他们抱成了团,免遭强人的欺负。因此,整个里弄的居民,几乎亲如一家。如果说,邻里之间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美德的话,那么,这种美德已经流淌在了他们的血液里,并且流淌了好几代了。可是,以后是否还会继续流淌,这还真不好说。

“灶披间”是上海弄堂人家的公共地方,是整幢房子内,居民们洗菜烧饭的厨房。因此,“灶披间”是个热闹的场所,尤其是晚饭前后,家庭主妇们汇集到了一起,一面忙碌自家的晚饭,一边与隔壁邻居闲聊,有着十分浓厚的人文情感。

每年的十月,曾被形容为是金色的。可是,今年的十月好像有点逊色,也许因为全国各地报道了,广东佛山五金城“小悦悦的遭遇”,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震动,一直震动到了,弄堂里的“灶披间”。于是,这几天“灶披间”里议论最多的是“小悦悦的遭遇”。议论的基本内容,八九不离十的是“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人,怎么会如此的冷漠?这还有道德可言吗?

十月份的话题还没有聊完,十一月份则来到了。十一月的初末,报道了深圳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民女”。于是,“灶披间”里又多了话题。“听说抗战时期,日本兵到处寻找‘花姑娘’强奸”。“流氓阿飞也要强奸女人的”。“联防队员好像是政府机构派出的维护治安的人,怎么也干起了强奸的勾当”。“还是入室强奸的呢!”。“幸亏阿拉住在老房子里,要是有人敢入室强奸,一条弄堂里的人都会冲出来捉的”。“捉牢了,打煞他”。“解放前的地痞流氓,阿拉也没有怕过”。

晚饭烧好了,“灶披间”也冷清了。当各家的晚饭陆续吃好后,每家烧水、洗碗的人,陆续汇集到了“灶披间”,洗碗洗筷子。“灶披间”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人怎样会变得这样,入室盗窃也就算了,是趁家里没人的时候偷东西,顶多损失些钱财。现在倒好了,入室强奸了,到别人家里强奸别人家的女人,这是要废人的呀!”。这位洗碗的家庭主妇,还没有忘记在烧晚饭时的话题,仍然在愤愤不平。

“改革开放”始于三十年前,“下岗”和追求“经济效益”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下岗”据说是为了“打破铁饭碗”,追求“经济效益”据说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现在,三十年过去了,上海这座城市也先进了。但是,就是在如此先进的城市内,同样有着本该下岗的,却高高在上,他们上班可以不干活,而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一分不少;本该上岗的,却整日为生活而奔波,真是不可思议。

由于不可思议,所以怪事接踵而来。由于怪事接踵而来,所以也就见怪不怪了,譬如:小悦悦的遭遇、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民女”等。幸好上海还有一方弄堂人文情感的净土。我想,在别的地方,也一定有净土的,例如“拾荒阿姨”所生活的区域。然而,我想,假如有一天,因为“经济效益”,或因为别的原因,被开发了,被经济效益了,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呢?想到这里,我忽然毛骨悚然。

二0一一年十一月

相关文章关键词

《晚饭前后的“灶披间”》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