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秧子醉游幽燕地

秧子醉游幽燕地

2013-10-23 01:04 作者:蒺藜秧子 阅读量:27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应战友相邀,重游幽燕大地。虽不时从各种信息中得知,该地域发展快,变化大。可亲临此地,还是令人惊诧不已:今非昔比矣!

真正熟知幽燕大地,还是始于那场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8秒,在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度北纬39.6度),发生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强震产生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爆炸,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震感范围广达14个省、市、自治区,为世界所罕见。

时值部队在房山县宝金山深处战备施工,接到一级战备命令,部队全付武装,待机出发。

命令解除,任务是随时待命支援,抗震救灾?去成。但深知:整个幽燕大多已成废墟。

幽燕,古时(春秋战国)北方的幽州燕地。大致为今京津冀北,辽宁南部等地。今通常指京东,津北,辽南地。即现在的唐山、秦皇岛等所辖区域。

幽燕大地西倚太行,东临渤海。地形地貌千姿百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民风朴实豪放,造就了世代相传的豪气侠风。<隋书,地理志>称这里“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之名言;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亦曾赞叹“幽燕之地,自古多豪杰,名于国史者往往而是”。

“幽燕”一词,在古时边塞诗人笔下常描述为豪放意境。北宋大诗人黄坚庭后裔、?代著名诗人黄景仁:“为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诗句,反映的则是诗人为求文字的雄浑豪放,不惧苦旅,爬冰卧雪,跃马驰骋幽燕雪原词境;幽燕质朴豪侠气质,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可谓慷慨豪壮,气?山河,唐代诗革新先驱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戊戍变法先驱谭嗣同也赋诗:“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

幽燕之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数不胜数。

翻开名人志,籍贯幽燕的名人实是数不胜数,古代有战国伯夷、叔齐等。

近代有革命先驱李大钊,抗日英雄节振国等。

现代有政界要员:李瑞环、李葆华、王兆国、何勇、石广生、陆浩、王家瑞等。

文化艺术体育等领域更是灿若星辰:古有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等。

今有:著名指挥家李?伦、著名歌唱家马玉涛、刘秉义、于文华、著名播音员宋世雄、贺红梅、董浩、崔永元;著名影视演员张铁林、闫怀礼、田玲、姜文、王学兵、金巧巧、高圆圆、姜武等;享誉世界数学界的张广厚;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中国著名足球运动员、教练员、“中国足球教父”年维洒、奥运举重冠军曹磊、世界体操冠军董方霄等。不枚胜举。

三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如今,幽燕大地旧貌变新颜,到处一派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勃勃生机,一个新的幽燕?空拔地而起。

驱车千里有余,辗转幽燕大地:唐山、南湖、丰南、抗震纪念馆、?东陵、遵化、迁西、抚宁、秦皇岛、北戴河、南戴河、曹妃甸等,近观燕山锦绣,饱览沿海胜景,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感战友之淳情,其乐陶陶,其情融融。

首游凤凰城唐山,印象最为深刻的当数曹妃甸和南湖,

曹妃甸被中国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誉为北方第一良港,经数年建设,已成为全国第七大港,曹妃甸开发区已成为全国排名前十的园区,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南湖,曾是整个城市的垃圾处理场,开滦矿的沉降区,经着力改造和开发,已打造成为旅游观光,度假休闲胜地。湖区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四倍,登上凤凰亭,俯瞰湖区,远眺城区,美不胜收,尽在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真得是凤凰涅?,浴火重生。

唐山,因市区中部的大城山而得名。唐朝初时,李世民率军两次东征,均屯兵现在市区的大城山,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唐山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接壤,西与京、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

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被国务院1984年与重庆.扉岛等首批创新型城市以来,唐山已成为“中国未来十年24个最具发展潜力城市之一”,“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城市”,“联合国HBA·中国范例卓越贡献最佳奖”,“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2011中国最佳投资服务城市前十强城市之一”,“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连续5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等。

历史悠久的古地、文化灿烂的名城、资源丰富的沃土、近代工业的摇篮、凤凰涅?的奇迹、可持续发展的前沿,一座创造奇迹与梦想的城市。

友助酒兴,酒助游兴,乘兴一路游去,先是游览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说:“人类具有创作性的天然杰作”的?东陵。沿连绵起伏美丽壮观的燕山东去,倚窗饱览了当年被毛主席称为"三条驴腿"闹革命的"穷棒子社"------王国藩合作社所在地遵化的美好风光;汉朝名将李广射穿石虎的故事发生地------卢龙旖旎景色;仰望雄伟装严的“世界自然和文化保护遗产”------天下笫一关;登高山海关望夫石游览了广为流传的凄美悲惨故事孟姜女庙;参观了地势险峻的长城最东端老龙头;瞻仰了道教圣地,郭?若题词的“神岳之冠碣石山”。海风习习,眺望渤海,呼吸着幽燕?新空气,神经也不由自主兴奋起来,触景生情,睹物思人,心中感慨万千:真个是山青水秀的好去处啊!历代名人伟人为何频临此处,从秦皇汉武到唐宋元明清,从开国领袖毛泽东到如今,均频频光顾,或留诗题字,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借咏颂幽燕而明志。难怪古代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驾临此地碣石山,也诗兴勃发,一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道尽了幽燕大好风光。

恰好战友的公司就在北戴河,来到幽燕大地,避暑胜地,黄金海岸,岂有不游泳之理,友特意安排到伟人当年畅游的地方,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脑海里不由自主的闪现出?晰的一幕壮丽诗卷:1954年秋天,伟人毛泽东在北戴河游泳时,恰逢风雨大作,浪涛翻涌,顿起击水之兴致,不顾随员和警卫劝阻,入海搏风击浪。上岸后意犹未尽,诗性大发,遂纵笔挥毫,作千古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酤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展示了一代伟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般的博大胸怀。同时,也赋予了"幽燕"一词更鲜明的时代感和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思绪万千,浮想联篇,暗自感叹:为何历代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仁人志士均到此,或驾临驻扎,或拜碣求仙,或观山水而明志?

真乃风水宝地也!

相关文章关键词

《秧子醉游幽燕地》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