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是一道内心深处的风景
我与文学的结缘自打识字就开始了,我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如此痴迷于阅读,也许只有在阅读时,我才离真实的自由更近些吧!年岁渐长,踏上了社会这个大舞台,才知道奋斗的空气中充满了欲望与诱惑,人生的道路布满了危机与陷阱,步履艰难中愈发惶恐而不知所措,名缰利锁下的霜剑风刀令我患得患失,坎坷曲折中身心憔悴,不堪重负的我,消磨了书生意气。每每在这样的时刻,我就投奔阅读,让心灵得到平静与慰藉。在我心里,书籍就像是一盏神灯,它照亮了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喜欢阅读,成为了我萧索生命中唯一的神来之笔!
萨特说:“我活着是因为我已经开始活着了,而写作的欲望包含着对于生活的欲望。”我想我走上写作之路也正是因为心与境的强烈反差所造成的困顿吧!我只有在写作中才能自然坦然地做着白日梦。在众多的文学创作形式里,我偏爱散文,因为散文是可以用轻松的文笔,随随便便地来谈人生的。不必说教,更无需装腔作势,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写自己最想写的事情,从这一点来讲,散文是可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乃至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的。也正因为此决定了散文的特质是:真情、美言与自由。
写散文,就像任何的创造一样,需要自由。只有自由地毫无戒心地表达,才能出现好文学。著名作家沈从文说:“把文学附庸在一个政治目的下,或一种道德名义下,不会有好文学。用文学来说教,根本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了。”可见只有在自由的空间里,以自己的意志为意志自由地眺望,精神才会无比昂扬,眼睛才会遥望到天际的星星。说到底,艺术是独立的,而散文也必须是个性的。正如梁实秋所言:“有一个人就有一种散文,散文的“文调”就是那个人。”
写散文的重要要素应该是真情。文生于情,无情不成文。心情是人类的特质,人皆有心,人皆有情。朱自清的《背影》撼动人心的正是那朴实无华的父子情。散文要求作者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与读者赤诚相见,它表现人类最细微的感情;感受人生的每一种味道;体验社会的各种触角;碰撞生命的万千火花……一切虚假的、假借于人手的情感都是散文的死敌,只有真正的不矫揉造作的情感,才能用爱消融人心坚硬的外壳,从而穿越心灵的表皮直达深处。而也只有在这样的真与美中,我们才有可能听到旷野的回声和自己内心的窃窃私语。
写散文,也需要有美的语言。真正的文章,是人生的文章,也是文字的文章。言为心声,语言是人心灵的体现,有什么样的心灵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的文字,愁思之中流露着隽永智慧的神韵,真正的好语,一句也足以传世了。有人说:“先有了出世的心灵,才能有美妙的语言;有了美妙的语言,才能锻造出精妙的奇句来。”因此说,无论是真情还是美言,都取决于人的心灵状态。通达生命过程的人,才能忘掉外在的形骸,才能口舌清净地抵达无喜亦无惧的超然所在!
什么才是散文呢?散文是一道内心深处的风景,它有水的清澈和宁静,即使偶尔汹涌澎湃,也辉映着闪闪发光的沙滩。当时光倒流的时候,当心灵安详的时候,当语言变得柔软的时候,散文就悄悄地向你走来了,接着,它就从你的笔下淙淙地流泻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