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我心中的骄杨

我心中的骄杨

2013-10-24 04:07 作者:辛夷坞 阅读量:348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矧真上重霄九。”这是毛泽东于1957年所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的句子,“骄杨”便是毛泽东深切怀念的妻子——杨开慧。章士钊曾问毛泽东“骄杨”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

1918年9月,经恩师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更员,也就在此时“遇见并爱上了杨开慧”。

杨开慧善书法,懂诗词,一天,毛泽东向开慧要诗,开慧便吟诵了一首送给女友的诗:

高谊薄去霞,温和德行嘉。

所贴娇丽菊,今高独开花。

月夜幽思永,楼台入暮庶。

明年秋色好,能否至吾家?

毛泽东仔细听着,体味诗中的含意。听完后,笑着说:“霞,这诗赠给我不是很合适吗!”开慧听后,脸色绯红,细一回味,的确像一首爱情诗。“所贴娇丽菊,今高独开花。”这不是说自己尚未许人么?想到这里,脸红得像火烧一样,忙辨白说:“你不要曲解人家的诗嘛,对你说过了,是送给女朋友的。”

毛泽东说:“我最喜欢后两句:‘明年秋色好,可否至吾家?’”就这样,第一次北京之行,二十五岁的毛泽东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初恋。

之后,毛泽东返湘,两人以“润”“霞”相称通信。不过,“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也是长沙城内别的才女追求的对象,杨开慧为此不安。但随后收到毛泽东的一首抒情的《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1920年末,杨开慧与毛泽东结婚。在婚后第一次离别时,毛泽东写了一首致妻子的词《贺新郎》,说“算人间知己吾与汝”,并期待“重比翼,和云翥”。

杨开慧外表看文静、贤惠,但却是一们思想开放、蔑视封建习俗的女性。这不仅表现为自由恋爱、不举行婚礼便组成家庭,更在于她跟随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她不惜牺牲性命,不仅是忠于爱情,更是对信仰的坚定。

在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开展地下斗争。

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何健抓捕,严刑逼问下,杨开慧坚不屈,大义凛然: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当被逼问毛泽东的去向并要她公开宣布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时,杨开慧斩钉截铁: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断然拒绝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毅然、从容地走向刑场。11月14日,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

对于毛泽,我心中一直是满是敬仰的。但之前,对于开慧的牺牲,却是愤愤然迁怒于润之的,始终觉得一句“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也不足以表达出他对开慧的愧歉。一瞬,又明白,开慧的牺牲,是舍小我为大家,为了信仰、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她愿意倾其所有。

是的,多么从容、大度的小女子,为其所坚定信仰,无条件地付出所有乃至生命!

相关文章关键词

《我心中的骄杨》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