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之行(系列介绍之15-21)
十五·高楼大厦
阿联酋的建国历史才短短30多年,七个原本过着游牧生活的阿拉伯酋长国,组建成一个新兴国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虽然阿联酋有个联邦政府,但每个酋长在各自的酋长国内是至高无上的。因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得以开采,这里迅速富裕起来。
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富国,据统计人均收入十多万迪拉姆,折合三万多美元。这些年为了使迪拜不因石油的告竭而消失在茫茫沙漠中,迪拜在快速地转型,朝着世界贸易之城、旅游观光名城的方向转变。在迪拜除了椰枣、石油和沙子,迪拜几乎所有东西都是依赖进口的。
我在迪拜逗留的二个月时间里,发现迪拜摩天大楼之多令人称罕。几十层以上的高楼比肩而立,构成了一片“城市森林”。它们有的像宝剑直插云霄,有的像一叠随意高高叠放着的书,有的如风帆,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城堡,绝没有千人一面的雷同之作。高楼大厦基本用于开设酒店、购物商场和五星级以上的酒店。仅在迪拜周围驱车转一圈,你就一路上会看到大片的高楼群高高屹立在沙漠中。很多的楼房边,脚手架林立,边上矗立巨大的起重机。
迪拜是世界上工程最多的城市,全世界每五台起重机就有一台是在迪拜的工地上忙碌着,整个迪拜就像一个大工地。不过现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迪拜很多工程都停工了,也给这个城市的未来走向笼上了一层令人不安的阴影。按照人们的生活常识,高楼大厦是不可能建造在松软的沙地上的。可是迪拜偏偏在沙漠里崛起了一座繁华都市。虽然触目所见都是黄沙,可是这些黄沙细如尘土并不适合做建筑材料。造房子的沙子都是需要从外面运进来的。就连打地基都需要经过特殊技术处理,把松垮的沙土压得结结实实。这个城市的建筑都是用钱“砸”出来的。
除了高楼,迪拜更多的是豪华别墅。路边的一排排别墅,那是当地政府安置给当地老百姓居住的房子。在迪拜普通老百姓家家都是住着别墅的。我们区分富人住的别墅和穷人住的别墅唯一标准,只要看看他的房子前后、院子内外的树栽得多不多,花养得如何就行了。那些椰树婆娑、墙头花事正浓的就是殷实人家。迪拜特多的是小汽车,在街道两边在那些好象国内框架工地一样的高层停车场里都是私家车的天下,寻常人家拥有四五部小汽车并不稀奇。
在这里有着全世界最高楼,超过千米高度的160层迪拜塔。我的福建朋友老郑现在还在里面做着内部装饰的工作。迪拜购物中心规模惊人,1200家零售店、150多家餐饮业、全球最大的室内黄金市场其中44万平方英尺的时装大道堪称一大亮点。里面还设有一座游弋着鲨鱼的水族馆、一座室内主题公园、一个溜冰场、一座可同时放映22部电影的影院、一座五星级酒店和数不胜数的休闲店铺。走进迪拜购物中心你可以选购全世界几乎所有顶级品牌的服装、香水、首饰等。可以欣赏高达三四层楼的大型瀑布,巨大的海底世界也被搬进了商场。这里的商场是市民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吃喝玩乐一应俱全。
与购物中心毗邻的是迪拜滑雪场,一个规模超大的室内滑雪场,大人小孩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里玩雪或者在黑色滑道里急速滑雪。到过迪拜的人没有不知道那个矗立在海边的帆船酒店,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七星级酒店-阿拉伯塔酒店(AlBurjArabHotel)。在它顶部有个豪华的私人停机坪,在底部有个深入海底1000米的海底餐厅,远远望去,阿拉伯塔大酒店的确就象是一个巨大的风帆竖立在阿拉伯海上。其实世界上至今还没有超过5星级的酒店,之所以得名“七星”,应该归功于一名英国女记者。当年阿拉伯塔酒店刚开业的时候,这位英国女记者便是客人之一,在这儿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服务。回国后她就在报纸上盛赞阿拉伯塔酒店的豪华奢侈和优良的服务,最后说“我已经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形容它了,只能用7星级来给它定级,以示它的与众不同。”从此以后这个免费广告就传遍了全世界。
这里还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棕榈岛。从高空俯瞰迪拜,依稀可见一棵巨大的“棕榈树”漂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仔细辨认,“棕榈树”竟是由一些错落有致、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这些全是填海所造起来的人工岛屿。岛上的亚特兰蒂斯酒店极尽奢华之能事。走进酒店,只见曲折回廊,一道门套着一道门,推开门是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酒店里面有个大型海底世界,共有6.5万尾来自海底世界的鱼,游弋于传说中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的断壁残垣间。
我记得小时候看过阿拉伯神话故事《一千零一夜》,书中那些神奇的飞毯、阿拉丁神灯引领着我步入了梦幻之旅。如今我看到了富于幻想的迪拜阿拉伯人用手中的“经济魔杖”,指点江山创造出来的一个令人惊叹不已的繁华都市……
十六·美味佳肴
来到了迪拜,来到了阿拉伯国家,全世界的美食可以尽收你我的嘴里。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好的伊朗、黎巴嫩、叙利亚、埃及、摩洛哥等国家和地区的餐厅,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中国餐厅。这些来自法国菜、意大利菜、英伦菜以及来自印度、巴基斯坦、泰国、韩国、日本特别是中餐、火锅在这里随处可见。在迪拜的主要就是阿拉伯风味,其他就是欧洲和亚洲各国的特色食品。在迪拜的钟楼附近中国人还开了一家锅贴店,远近闻名。
来到迪拜最美味的当属阿拉伯饮食,毕竟这是当地人操作最为熟练的菜肴,口味无疑也是最地道的。它的主食是阿拉伯大饼(Pita),由特制的炉子烘烤而成,外脆里嫩,鲜美可口。热气腾腾地端上来时形状像个胖胖的小枕头,当你小心地撕开一个角里面的热气就会跑出来,这种饼趁热吃有种淡淡的甜香味,空口吃也很好。本地人吃大饼时都要蘸霍姆斯酱,就着酸黄瓜条和青菜。阿拉伯人嗜好甜食,有一种名为-哈尔瓦的点心最受当地人欢迎。小小的一块点心,却涂满了一层层的糖,糖上还浇上蜂蜜,蜂蜜上再加一层糖,吃一口满嘴流蜜。不过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个点心过于甜腻了。还有一种口味不那么甜,却能被外国人接受的黎巴嫩甜品Mhallabiyeh,在厚厚的鲜奶米布丁里滴入上好的野生蜂蜜,再撒上碾碎的开心果仁好看又好吃。
阿拉伯的食物烹饪方法一般比较简单以煎、烤为主,很多人都听说过阿拉伯菜系中比较著名的两道烧烤吧?烤羊肉串和切片烤肉,阿拉伯语分别叫“Kebab”和“Shawalma”。选用羊腿和背脊上的瘦肉,切成拇指见方的块状,再加入胡椒、盐、葱、姜、大料和橄榄油等佐料,然后串在长约1米的铁钎上放入烤炉中,待肉色变得黄脆就可出炉食用,味道绝对没话说。还有一道由羊羔肉或鸡肉做成,配有西红柿、咖喱汁、薯条的“沙瓦玛”(Shawarma)。虽然不同的餐厅采用的原料和配料有所差异,味道也略有不同,但该菜无疑也是迪拜最受欢迎的。Falafel是阿拉伯法式油炸食品,看上去有些像肉饼,不过味道确实别有一番滋味。阿拉伯的面包、水果汁等也很不错。
最能代表迪拜“本土”特色的是本地的阿拉伯咖啡,不管你是去酒店入住还是去当地人家做客,迎上前来的总是一铜壶阿拉伯咖啡和一个小杯子。咖啡会从铜壶细细的嘴里由高到低填满杯子。你必须要喝完这第一杯以示尊重。当你的杯子空了,主人还会给你斟满,如果你不想续杯,就要端着空杯子,左右晃几下,表示“谢谢,不用了”。这种咖啡味道很淡,一丝浅浅的椰枣的酸甜味若隐若现,就像阿拉伯姑娘面纱后神秘的微笑。
以往我们中国很多人对于阿拉伯的饭菜是却之不恭,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阿拉伯人是喜欢吃手抓饭的,喜欢头上顶着个大饼,然后用手掰着吃。要不就象我国的新疆人一样,吃着看上去有点脏兮兮的烤羊肉。确实在过去那些最古老的穆斯林和游牧民族是这样吃的,可是在如今的迪拜,你都可以找到那些最豪华、最精致的阿拉伯餐馆,而且价廉物美。阿拉伯餐厅通常是晚上8点才开始营业的,因为穆斯林一天要礼拜5次,所以他们的作息时间是下午2点的午饭,晚上9点的晚饭。
我去过阿拉伯的Sheraton餐厅吃过一顿,当晚上8点30分我走进了阿拉伯的Sheraton餐厅,里面没有一盏灯光,全部是以烛光来代替,再加上香熏的袅袅烟雾,使人感到仿佛进入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之中。我要了玫瑰味的Shishe,那种暧昧的玫瑰香气萦绕在我的唇舌之间。接着就上了阿拉伯的主食-Aishe。就是那种穆斯林女人顶在头上的大饼,现在已改良变成了用精致面粉制成的薄饼。这薄饼涂上那蛋黄酱或者cheese,味道着实不错。与主食一起上来的还有阿拉伯的传统六碟精致小菜(有些类似日本的泡菜),其中有一碟叫葡萄叶卷,是用葡萄的叶子包着一些不知名的菜,味道十分的酸但是又酸得十分的过瘾。上完这些以后又端上了主菜,是烤牛肉、烤鸡肉和烤羊肉,味道不错!比我们平时在大街上的那种烤羊肉串要好吃得多。
我们一边吃着那美味的烤肉,耳际回荡着阿拉伯的传统音乐,感觉好极了!忽然餐厅前方的舞台灯光亮起来了,一个穿着艳丽的舞娘娉婷的走上舞台中央,随着音乐响起她摆动腰肢,跳着那古老的舞蹈。她满头的珠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一动一静,餐厅的烛光也摇邑着昏黄而微弱的光亮一明一亮。让我食欲大增,在吃了一大盘羊肉之后,又要了份Kunaifa,这是一种脆脆的小蛋糕,甜而不腻滑而不爽十分的美味……
十七·上海大众空港宾馆
今早(11月5日)上午八点钟我就起床,肩着行囊和背包出门了,小荣送我下楼。我在峰山路招手要了个车,打的来到上虞汽车西站。因为还是世博会期间,不但要安检还要验明身份证。上午九点半准时发车了,经过二个半小时的路途颠波,中午十二点十分终于到达了上海南站。我在上海南站下车通过地下甬道,乘上了航空七路专线,一个小时后到达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号楼航站。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目前我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港之一,机场濒临东海边,候机楼外形犹如正欲展翅飞翔的海鸥。这里的候机楼也被我们旅客叫作航站楼,28万平方米的宽阔空间是我们旅客登机前,进站休息及办理登机手续的地方。当跨入候机楼大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那顶棚钢架上密密麻麻排列的白色支撑柱,它组成了有规则的一蝠几何图形,让人感到派头十足。
我在候机大厅服务台咨询了导航小姐,明白了上海转机昆明直至迪拜的登机情况。这些负责旅客现场问讯,身穿鲜红套装的小姐站在那里,年轻靓丽,充满活力,构筑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我做完了这一切,于是安安心心地在二楼东方既白餐厅找了座位开始吃中饭。机场的饭菜真的不便宜,一份黑椒小牛肉套餐要了我25.5元,一碗汤要了我5元。
饭后我住进了机场大众空港宾馆五楼6547房间,住宿费是385元/夜,先交押金700元。房价虽然比较贵,但离机场是最近了,无论去1号还是2号航站楼都很方便,这里是浦东国际机场候机区域内唯一的一座星级酒店。房间是双人间,有宽带,有液晶电视,等级倒蛮高,就是还缺少一只电脑,幸亏我出门随身带有笔记本电脑也没多少问题。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大众空港宾馆位于浦东机场1号和2号航站楼中间,磁悬浮浦东机场站上方,与机场亲密接触。从上空俯视,大众空港宾馆犹如一艘整装待发的航空母舰。
大众空港宾馆由南北两楼及空中酒吧组成,共有客房713间。其中南楼驿居有客房274间,客房内装饰别具风格,房内均为圆形大床,夜间射灯照在床榻,让人倍感雍容典雅而又温馨宜人。另外还有美林阁餐厅及大小会议室6个,为乘机的旅客提供了四星级的住宿、餐饮、娱乐和会务服务。大众空港宾馆的南楼驿居美林阁餐厅是以江、浙、沪菜为基础,集全国各大菜系之精华,创立了具有海派风格的特色上海菜。餐厅大堂拥有300餐位,并配有大型水景,优雅音乐,营造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就餐环境。而美林阁餐厅内的6个豪华包厢,则是用餐、商务洽谈的雅致场所。
大众空港宾馆北楼莫泰有客房439间和美林小厨,客房简约而不失情调,如果南楼的客房是典雅的牡丹,那北楼的客房就是出水的芙蓉,给乘机的旅客营造出了一个三星级温馨的家。我入住的地方就是北楼莫泰五楼6547房间。大众空港宾馆的北楼莫泰美林小厨自助餐厅送上的美味佳肴比较经济实惠,就餐环境也相当舒适优雅。
大众空港宾馆内还设有景观房,在北楼莫泰,伫立窗前可以遥望东海之滨,独赏机场风光,能使人体验一把“海阔天空”的感觉。而在南楼驿居,伫立窗前可以目睹飞机在跑道上的滑动,抬头仰望天空则可以看到飞机直冲蓝天的壮观。
连接着南北楼最高层的七楼有一座完全悬空的圆形空中酒吧,形似UFO,其别致的外形设计和楼层高度,在浦东机场平缓、低矮的建筑中是鹤立鸡群,弥漫着一派现代气息。坐在这艘“太空飞船”里,能真切地感受到唐朝诗人李白“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的那种心声,坐在空中酒吧环视浦东机场,看着夜间满天的繁星一种别样的旅途心情油然而生。
十八·到达阿基曼
昨天(11月6日)中午11:20时,我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号楼航站候机大厅C区乘坐东方航空公司MU5812航班离开了上海,于下午14:48时到达了昆明巫家坝机场转机。下午15:55时在昆明机场2号登机口乘坐东方航空公司MU2021航班起飞,下午18:30时(达卡时间16:30时)飞机降落在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在机上待了一个小时后接着又起飞,我们在万米高空飞行了8个多小时,终于在午夜24:45时(迪拜时间20:45时)到达了迪拜国际机场。
从机上舷窗往下看,下面的迪拜是沙漠深处的一座城市,形状各异的建筑就散落在一片沙漠中,飞机绕着沙漠贴着海面徐徐下降,飞机飞的很低,可以看见城市中灯光辉煌的高楼大厦,最为壮观的是迪拜高速公路上的蛇形灯光延绵起伏伸向遥远的地方。
迪拜机场很大,也很豪华,这里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国际机场。从飞机上下来走到了入境大厅,走了一大圈,才到了出口。这里的人办事效率真的很低,我等了近一个半小时,才拿到自己的行李。在入境大厅首先要排队做瞳孔扫描,瞳孔扫描在一楼自动扶梯旁边服务台,需要睁大眼睛对着扫瞄仪检验,通过眼测,看你是否在迪拜有过前科以确定身份。我测了许久,工作人员用中文说,“睁大”,我把眼睛睁得很大很大,才让我PASS。做完瞳孔扫描后接着去二楼排队进行边检,等了好长好长时间才轮到了我去办理正式入境手续的柜台,身穿白长袍,白头巾,凉拖鞋的机场工作人员核对了我的护照、鉴证,尔后敲章放行。
我去取了行李又随着簇拥的人群缓缓排队前行进行安全检查,这次倒没有像上次那样需要脱下皮鞋,抽出皮带检查,而只是脱下了上衣草草检查了一番就放行了。还没出门,来接我的小姚就看见了我打了声招呼,於是我爬进了早已等候的车子,开向了下榻的阿基曼。
阿基曼,又称阿治曼,位于阿拉伯海湾沿岸,紧靠沙迦酋长国,面积259平方公里(含岛屿),占阿联酋全国总面积的0.3%,人口23.5万,现任酋长哈德·本·拉希德·纳伊米,是阿联酋最小的酋长成员国。在阿基曼,经济以中小型加工为主,现有工厂154家,主要工业有木船制造(在海湾地区名列前茅)、海上工程、冷冻;生产水泥、化肥、服装、洗涤品、卫生品、海绵、家俱及糖果、鱼和肉类罐头、奶制品等,捕鱼业在阿基曼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阿基曼新近制定了新的投资法,建立了阿基曼经济自由区(AjmanFreeZone),阿基曼经济自由区成立于1988年。根据1996年阿基曼酋长H.H.SheikhHumaidBinRashidAlNuaimi第3号酋长令,成立了阿基曼经济自由区管委会的管理机构,管委会的主席为AhmedBinHumaidAlNuaimi,经济自由区被给予了充分的自治权。阿基曼经济自由区处于阿拉伯湾入口处的战略位置,成为连接东西方市场的重要桥梁。阿基曼邻近沙迦和迪拜,通往两个国际机场和四个港口,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尽管阿基曼酋长国是阿联酋7个酋长国中最小的一个,但是它却有其独特的魅力。阿基曼以拥有着阿联酋中最大的造船基地而出名,造船工匠总是能够根据他们的祖先独桅帆船的典型特征而刮起一阵流行风。在阿基曼至今还保留着城镇关口设置的了望塔和建筑在城市中心的最大堡垒。从这些满是岁月痕迹的旧城景致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历史留下的阿拉伯文化。
阿基曼是迪拜-沙迦-阿基曼海岸线中最北的城市地带,在海边,海浪拉着白线,应和着身后清真寺传来的古兰经声,咆哮着冲上沙滩。潮湿清新的海风,携着穆斯林的虔诚,让人感觉到了心灵的净化。我沉醉于波斯湾的神秘色彩之中,惊叹于阿拉伯山族文化的渊远流长。我将从阿基曼走向明天,走向新的人生之路……
十九·沙迦菜市场
今天(11月10日)上午当地时间9:00时,我和小姚从阿基曼动身去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中国驻阿大使馆。下午1:30时从阿布扎比中心巴士车站乘坐大巴士到沙迦鱼市场附近的Jubail巴士车站,大约3个小时的车程,单程票价30迪拉姆,往返为60迪拉姆。
沙迦酋长国是仅次于阿布扎比和迪拜的阿联酋第三大酋长国,面积2590平方公里,人口60万,国内生产总值70亿美元。沙迦是阿联酋七个酋长国中唯一一个在阿拉伯海湾及阿曼湾均有海岸线的酋长国,其辖区除首府沙迦市外,还包括迪巴(Dibba)、豪尔法坎(KhorFakkan)等城镇。沙迦市距迪拜9公里车程,是沙迦酋长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酋长国王室及主要政府部门的所在地。
我与小姚在沙迦罗拉广场Jubail巴士车站下车后,来到了车站对面的沙迦农贸市场买菜。以前我在迪拜都是去超市买菜的,今天想去逛逛外国的菜市场。沙迦农贸市场在长途巴士站后面,是一个细长环行的单层建筑。据说菜市场周六至周四开门时间是上午9:30-13:30时、下午7:00-21:00时,周五是17:00-21:00时;而鱼市场周六至周四开门时间是上午6:00-13:00时、下午16:00-20:00时,周五上午6:00-11:30时、下午16:00-20:00。
走进沙迦农贸市场,中间是一条二百米长的走道,两旁各有一排一间间单独的房间作为卖水果和蔬菜的摊档,大概有80多间,每个房间内都装有空调。档口外面摆着一些不易干燥的瓜果,架子上码放着纸壳箱、塑料筐,里面装着各类新鲜的蔬菜。这里卖的东西,特别是椰枣比迪拜要便宜很多。水果主要是西瓜、芒果、香蕉,当然少不了椰枣;蔬菜有生菜、空心菜、包菜、西红柿、荷兰豆、洋葱、黄瓜、白萝卜、胡萝卜、冬瓜、蛇瓜、茄子(比西红柿还小)、小印度辣椒、大蒜等等。我偶尔还发现一种从没见过的,形状有点象个绿辣椒,外边带着楞角,当地叫Okra或Ladyfinger。
沙迦菜市场屋后面还是一排肉档,大约有20多间小屋,每间七八平方左右。在这里主要是卖冰冻牛羊肉的,基本上在每间屋沿下都挂着几只扒了皮的整半爿牛羊,客人想要那个部位就能砍下那个部位,店老板还帮切帮绞,只是这肉杂店看上去有点脏脏的。
从菜市场过马路走到对面就是鱼市场了,这是座半露天的小型市场,鱼市场每天下午四时开摊有固定营业时间,但如果有渔船进港了,也会提前陆续开市。毕竟保持新鲜是最大的卖点,这里的海鲜吸引不少人群,海鲜有波斯湾主产的鳕鱼、红鲷、鲳鱼、金枪鱼和小龙虾等等,还有海虾也很便宜。这里的海鲜是以公斤为计算单位,我买了一公斤大螃蟹只有三只,付了15迪拉姆。
如果爱吃海鲜的人来沙迦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沙迦的海鲜非常便宜。有的中国人几乎是天天去鱼市场买海鲜,每天顿顿海鲜必有鱼虾蟹,中国人吃的最多的就是螃蟹、石斑、龙虾这些,在国内看来很奢侈的一顿晚饭,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去沙迦的菜市场走走看看,细心观察一下那里出售的鱼和蔬菜,是能够真实地感受到阿联酋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状况,活色生香的异域生活情调尽在大市场之中。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变得愿意去菜市场大市集逛上一逛,虽然老外的语言,我一个词也没听懂,我一句话也不会说,但我还是醉心于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巷尾欣赏这些风情浓郁的花边末梢,并且乐此不疲……
二十·沙迦工业
今天(11月15日)中午迪拜时间10:30时我与小姚、老赵、温州老板阿王,由东北人大伟驾车从阿基曼动身去了沙迦。一路上映入眼帘的是座座直插蓝天的高楼大厦,幢幢款式别致的玲巧别墅,还有茵茵绿地上,镶嵌着朵朵绚丽多彩的花卉。宽敞整洁的马路上,车流如潮,秩序井然,既见不到交警,也闻不到车辆排放的废气,更听不到令人窒息的喇叭声。整个城市洁净高雅,祥和静谧,使人留恋忘返。
沙迦,今天这颗海湾的明珠,还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早在3000多年前,古代的沙迦居民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据说在离沙迦市653公里处的麦利哈地区发现了的古迹,让沙迦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末。古迹中的文物证明麦利哈当时曾是享有盛誉的大贸易中心,同阿拉伯半岛、地中海、两河流域一带的大商贸中心有着密切的往来,沙迦酋长国就是古代海湾地区最繁荣的商贸中心之一。
麦利哈尽管地处沙漠,却建有许多作坊,虽然生产条件和设备相当简陋,但沙迦的古人利用骨、陶土、铜制作了各类产品,满足当地与邻近市场的需求。麦利哈古迹显示了当时的人民在住房、农业、水利、架桥、筑路和建造墓穴以及原始信仰等生活情况。
今天的沙迦已成为了中东地区的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它的轻工业及电子工业发展突飞猛进,汽车、电子电器企业已达到1215家,投资额为6亿多迪拉姆,其中611家为本国人所有,416家为合资企业,188家为外资企业。家具、服装、装潢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现有419家新企业建成投产,投资额达3.4亿迪拉姆。为振兴工业,鼓励投资,沙迦政府在南端开辟了十八个公共设施完善的工业区。
我们一行七转八弯经过了五六十公里行程,开车终于来到了沙迦十八工业区,在一片尘沙飞扬的沙漠之中找到了一家废塑料加工厂。走进到院子,发现墙根下、道地里到处都是一圈圈堆得老高的旧橡胶轮胎,一捆捆打包的编织袋,还有整整齐齐的矿泉水瓶、可乐瓶和塑料大桶。这是一家由我们江苏省江都人开办的工厂,如其说工厂不如说国内的废品收购场更贴切。
我们在厂区转了一圈发现没人,由白色的活动板房搭建的办公室也是铁将军把门-紧锁。但围墙外面停着一辆汽车,一群黑黑皮肤的印巴人正在装卸货物。我走出院里,抬头看到对面厂门前停着的一辆汽车前簇拥着很多人,老赵与大伟正与人用手比划着跟人交谈,于是我和小姚也走了过去。老赵和大伟是老迪拜了,英语很好正与几个老外在讲话,而我不会英语,见车子后面站着一个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中国妇女,就同她搭话,起初我还以为这个土头土脑的女人是个打工的,谁知一聊,原来她竞是老板娘,二个工厂都是她家开的。
我问老板娘是那里人,她说是江苏的,我听她口气有点象苏北人,我也说自己是江苏泰兴的,因为老早的时候我曾在那里跑过三四年业务,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假冒一下套套老乡近乎应该没问题。老板娘说自己是江都人,业务做得很大,每只不同材质的废品销售量每月都在几千吨,让我有点吃惊,真是应了“人不可貌相群,水不可斗量。”的百官人的老话了!!我问了老板娘废塑料每吨的价格,大约在2000迪拉姆(DHS),还要加上海运费、清关费,不过利润空间还是有的。
告别了老板娘,驾车回阿基曼,车在沙漠中飞驰,我的心也在飞扬,这条宽广公路将是我新的人生之路……
二十一·抽水烟
阿基曼的阿拉伯海湾海岸线马路上,白天很少能碰到行人,马路上到处都是汽车,即便是碰到行人大多数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等国打工的人,很少看到阿拉伯人,就是在商场、超市里面的人也不是很多。
晚上,马路上露天摆放着桌子,那是各式饭店招揽游客吃饭。但在马路上看到最多的是抽阿拉伯水烟的人,不论男女,不论种族、不论肤色,大多数人坐在露天桌旁,跟同伴们聊着天,慢慢着享受水烟带给他们的乐趣!通常情况下,阿拉伯妇女聚一堆,阿拉伯男人聚一堆(很少看到阿拉伯男女混杂在一起的,除非是一家子)!往老街深处,在胡同里面也有抽水烟的店铺,在一个大炕上,并排或坐或半躺着7、8个阿拉伯男人,那种感觉让我想起电视上过去中国人在烟馆抽大烟的场景!
阿拉伯水烟最初起源于800年前的印度,由椰子壳与空竹管构成,主要用来吸食老式黑烟草。后来在波斯湾开始流行,在中东特别是在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和伊朗,水烟曾一度被看作是“舞蹈的公主和蛇”;后来逐渐流传到阿拉伯世界(至今已有500年历史),被阿拉伯人发扬广大,成了一种民间吸食烟草的通用方式。阿拉伯水烟阿拉伯名:SHISHA.SHISHA已成为了阿拉伯国家及伊斯兰教文化、生活传统的一部份。
阿拉伯水烟的水烟壶主要由烟瓶(Base)、壶身(Stem)、烟管(Hose)、陶瓷烟碗(Bowl)等主要部件,以及烟盘(Ashtray)、空气阀门(Valvew)、烟瓶/烟管/烟碗胶套(Grommet)等附加部件所构成。随着阿拉伯水烟的发展,其造型上也出现了一些创新与修正,使得水烟壶的使用寿命更长(改由玻璃瓶子+金属管构成),也更加接近当代人的审美。
水烟丝也由最初的黑烟草(烟劲冲,用前要洗几遍才可缓和烟劲)变为现在比较流行的水果烟丝。水果烟草由鲜烟草叶、干水果肉和蜂蜜等制成,附以麝香、冰片等传统秘方,具有行气活络、开窍醒脑、健脾安神、宣肺化痰、消炎止痛、清热解毒诸多功效。
水烟丝的尼古丁含量几乎为0,而烟焦油含量为0.01mg(而香烟,如中南海所含烟焦油一般为0.8mg、1.0mg,由此可见水烟的危害比香烟小多了),同时吸食时经过水的过滤,将更大程度地减少了烟的危害。这点是普通香烟所不能及的。目前印度SOEX公司还开发出不含烟草,0焦油,0尼古丁的草本水烟丝(果燃),更令许多关爱健康的时尚男女能够享受到阿拉伯水烟的魅力文化,它也成为众多水烟爱好者的完美替代品。
源于阿拉伯国家的果味水烟,因为基本不含尼古丁,又有着浓郁果香,如今已成为欧美最新的消费时尚。这种水烟抽一次得半个多小时,相当于18根香烟,但毒素却只有一根香烟的百分之几,因为水烟的烟丝是30%的烟叶和70%的水果和糖浆组成.不会对人的身体构成任何危害,也不会让第三者吸二手烟,在空气中只会留着水果的香味。
我与温州人阿黄兄弟俩,还有上虞老乡小项和小姚去吸过一次。吸食阿拉伯水烟它使用的是水果烟丝,通过炭加热,再由水来过滤,去除焦油量、尼古丁,才吸入人体的。水果烟丝是以麝香、冰片为主的一二十味中药组成一个传统秘方,具有行气活络、开窍醒脑、健脾安神、宣肺化痰、消炎止痛、清热解毒诸多功效,吸食水烟的过程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中医药疗法。
吸食阿拉伯水烟的主要使用方法:先把水瓶盛水,水位不要太高,淹过过滤铜管一指即可;再把整个上部身体套上一根细小过滤铜管后插入水瓶拧紧;然后在身体上面套上碟,再套上烟槽(注意接口位置有胶圈,保持密封),就可以放入烟丝了(按自己使用量,一点点放入烟丝,让烟丝成为蓬松状态);用一小块儿锡纸把整个放好烟丝的烟槽包住,在上面扎些小孔,把烧好的木炭放在扎好孔的锡纸上面,插上抽烟管后(注意接口位置有胶圈,保持密封)随即可以开始吸食水烟了。当然这些活都有水烟店的员工菲律宾靓妹或巴基斯坦帅哥操作,我们只是或站或坐或躺着悠哉地拿起软管上的抽烟管含在嘴上吸食就可以了。
当我吸上一会儿,就能听见“咕噜噜”的水声,伴着口中轻轻飘出的烟雾,让自己感到消烦解乏,提神顺气,真是舒服极了!不过吸水烟时应注意的事也是有的,每个水烟烟具的烟嘴只有一个,如果是二个人共吸,是要注意卫生的,防止传染疾病,大多采取用一次性烟嘴。
另外抽水烟也需要经验,抽一锅烟丝至少要用半个多小时。当烟丝快抽完时,喉咙处会感到一股辛辣味,这时该添烟丝了。如果觉得烟味不够浓,香气不够重,有可能是炭火的温度不够。
我们五个人叫了四壶水烟,因为阿黄与小姚他们经常去吸就共用一壶,每壶是15迪拉姆(DHS),可吸食二个小时。每张桌可坐四个人,桌上还放着一盘糖块,桌边随时有人为你服务,阿拉伯婆司还不时过来嬉笑打趣一番调节气氛。
水烟丝有红莓、草莓、玫瑰、樱桃、桃子、桔子、甘草、香草、菠萝、茉莉等30多种不同的口味,有苹果味、草莓味、香蕉味、杏味、葡萄味、菠萝味、桃和甜瓜混合味、薄荷和牛奶咖啡混合味、卡布其诺等。
也可以依据个人的喜好,将多种口味混合一起。还可以在水烟壶的水中添加一些苹果汁、酸樱桃汁、葡萄汁、橙汁、柠檬汁、石榴汁或玫瑰花油,甚至葡萄酒等等,这种“鸡尾酒调法”可使烟味口感更浓,气味馥郁芬芳。
从品牌上来说,比较著名有纳哈拉Nakhla(埃及产)、Alajamy(阿联酋高档烟丝)、瓦哈(Al-Waha,埃及产)、Al-Fakher(迪拜产)、Layalina拉亚里纳(迪拜产)、prince-molasses(埃及产)、Soex(印度产)、埃米尔Al-Amir(埃及产)、Fakher(伊朗产)、Serbetli、Romman、哈瓦那(Havana)等。
烟气芳香四溢的水烟如今是世界上众多国家很流行、火爆的、健康的一种抽烟方式,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抽阿拉伯水烟目前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大学生及社会人士风靡流行,是新一代时尚抽烟及休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