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如皋“水绘园”【琴台文艺】
苏北大平原上的如皋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建于明朝的水绘园,原本是如皋仕宦富豪冒家的私家园林,后经其子孙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重新整修,成为了一座人文自然集一身的私家园林。
我是跟随旅行社,去如皋水绘园游园的。如皋市属于江苏南通地区,距离上海不到二百公里路程。
虽然“霜降”节气已过,日子到了农历十月,但气温总是徘徊在摄氏20度左右,看来离开有霜的日子,还有一段时间。此时,天气秋高气爽,不冷不热,固然是秋游的好时光。
过去,上海到苏北如皋,由于长江的阻隔,是没有公路直达的。通常是水陆联运,即先从上海十六铺码头坐轮船,到江苏省南通市的南通港,然后转乘南通至如皋的长途班车。现在,位于长江南岸的苏州常熟,与位于长江北岸的南通,架起了一座公路大桥,即“苏通长江大桥”,简称“苏通大桥”。因此,乘汽车可直达苏北如皋,乘旅游巴士走高速公路到如皋,只需两个多小时。
我们去如皋旅游所走的路线是,由“沪嘉高速”路出上海嘉定,转“沿江高速”路,经江苏太仓、常熟,转上苏通大桥至长江对岸的南通,到南通后走“沿海高速”路,到达如皋市。
水绘园位于如皋市老城区的东北面,是明末清初人,冒辟疆的私家园林。冒辟疆先生是一个文学家,他与同时代的侯朝宗、方密之、陈贞慧四人,被人称为明末四大公子,也都是明朝复社的成员。其中,侯朝宗与秦淮名妓“秦淮八艳”(又称“金陵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事,由于被以后的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子,清朝初期的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写成了戏曲《桃花扇》而传遍了天下。不过,同样是秦淮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董白(公元1624-1651年,字小宛,又字青莲)与冒辟疆的爱情,也是天下人知晓的事。所谓的“秦淮八艳”是指: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八人为八艳。“秦淮八艳”各有不同的身世与命运,其中,命运最惨的大概要数李香君和陈圆圆了,尽管陈圆圆可能是其中活得最长的一个。
有道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冒辟疆与董小宛两人的爱情,由于董小宛出生青楼的缘故,也许冒辟疆与陈圆圆订过亲的缘故,因而历经了磨难,也是由于董小宛的真情坚持,打动了冒辟疆,董小宛终于纳给了冒辟疆做小妾,冒辟疆也终究勇敢的纳董小宛为妾。大明帝国灭亡后,冒辟疆拒绝为清廷做事,与董小宛等家人一起,隐居在苏北如皋水绘园。
与冒辟疆同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朝宗相比,冒辟疆的人格算是高尚的了。董小宛的命运,与同为“秦淮八艳”的李香君相比,也是好的多了。
中国的古代,才子固然不少,但不稀奇,这是因为封建的男权,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一种十分残酷,而又十分野蛮的社会“意识形态”。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下,使得“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几乎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才女们几乎统统都是通过自学成才,因而了不得。然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里,许多才女的一片痴心,到头换来了悲惨的结果,例如:杜十娘、李香君等人。有的才女,则令人任意摆布,例如:陈圆圆等人。
回程的路上,我靠倚在旅游大巴的车窗边。大巴士飞驰在广袤的苏北平原上,西下的太阳,映照在等待开镰的稻谷上,一片金黄色。我的双眼,虽然不停地眺望车窗外的景色,然而,我的大脑,却在不停的回想读过的历史和小说,有古人写的,也有今人写的。
明皇朝的太祖,因为饥荒、饥饿而造反,当他取得政权做了皇帝后,似乎为了确保他的子子孙孙们,永不“饥饿”,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集权统治,而全然不顾别人的饥荒和饥饿。两百多年后的那场饥荒和饥饿,导致了饥饿中的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造反,明朝终于被饥饿中的人,李自成等所灭亡。
两百多年来,明朝的贵族和士大夫们,他们靠着权势和盘剥来的银子,在皇城根下,在陪都南京,终日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秦淮河畔,更是日夜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他们哪里知道,生活在饥饿中人的痛苦。明末四公子、“秦淮八艳”就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因此,这种朝代的灭亡,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惜的是“秦淮八艳”,几乎个个都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命运稍好的董小宛,也只活了二十七个春秋。
“有人讲‘科场失意,情场得意’,冒辟疆在明朝时的科举,连个举人都没中,‘秦淮八艳’中的两艳陈圆圆和董小宛,却先后看中了他,真是福气好的来”。
“要是陈圆圆没有被吴三桂看中,也就没有后来的董小宛了”。
“陈圆圆虽然活得较长,可是生活得很悲惨”。
“是啊,董小宛与冒辟疆生活在如皋水绘园内,做诗、弹琴、唱曲、烧小菜,惬意得来”。“据说董小宛烧得一手好小菜”。
“哎,历史会重演吗”?
“历史不会重演额,故事倒可能会重现”。
同车的几个游人,似乎游兴未减,还在议论,刚才游如皋“水绘园”时的所见所闻。
二0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