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母死了【琴台文艺】
由于持续干旱一个多月了,眼看长势喜人的庄稼都快干死了,县委成立抗旱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商议解决方案。列席会议的有县委常委、市领导、基层干部、气象专家,还有报社电视台记者等四十余人。
会议商讨结束后,县委吴书记站起来神色凝重地对大家说:“我有一件事情有必要向党委汇报一下,老母亲于今日凌晨猝然去世。为了让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中去,大家千万不要通知下去。”
会场一片寂静。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啥好。
“老母亲刚刚去世,吴书记丧事在身还来参加会议,真是我们的好书记啊!”一向健谈的县委办公室李主任打破了沉默。
“是啊。”
“是好书记。”
“吴书记真是为老百姓着想啊!”
“有这样的好书记,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伸出了大拇指。站立一旁的报社、电视台记者马上进行实地拍摄,做了新闻报道。
吴书记的老家,花圈簇拥,哀乐齐鸣。
整条街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摩托车、自行车络绎不绝。一派庄重悲痛中弥漫着欢腾和忙碌。
最为忙碌的要数县委办公室李主任了。他跑前跑后,张罗着招呼着前来吊唁的一批批客人。
灵堂里,庄严肃穆,香烟缭绕。司仪忙着记录吊唁人的名字和钱款。少则三百五百,多则三千五千,甚至还有上万的不等。眼看放钱的提包就鼓胀着放不下了,又换了一个大纸箱子。
“李主任,李主任——”吴书记急急忙忙穿行在人群中,一边和来客忙着打招呼,一边四处寻觅李主任。
吴书记本来就胖,又加上天热人多,等来到李主任跟前,早已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李主任,这都是你安排的,谁让你安排的?”
吴书记喘着粗气,大声呵斥道。
混乱中的人群立马静了下来,大家纷纷驻足,投来异样惊奇的目光。
“来得人都是你通知的?我开会的时候不是说了嘛,不让通知嘛。”
“唉——”吴书记叹了口气,“这影响多不好啊,我们党政干部,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形象很重要,你懂吗?”吴书记越说越激动,激动时,脸上的横肉一动一动的。
前来吊唁的县委组织部杨部长赶紧过来解围:“算了,吴书记,不要生气了。赶紧办完丧事,奔赴抗旱第一线。”
“是啊,”吴书记的秘书也跟着附和:“还不是吴书记人缘好。”
“我要撤你的职!”吴书记神态严肃,双目怒挣。厉声呵斥的声音里都有些颤抖。看来,吴书记是真的生气了。
看人家李主任不愧是官场千锤百炼之人,对吴书记的严厉怒斥毫不在意,脸不改色心不跳,一副沉稳老练的样子。
“吴书记息怒,怨我,全怨我……”李主任嘴里一边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一边继续忙着招呼客人。
来吊唁的人,不但有县委领导等高级干部,还有许多基层村干部。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把个胡同围了个水泄不通,以至于后来发生了严重交通堵塞。不得不动用大量县交通警察和公安警察来维持秩序。
被堵的司机探出头来问:“你们这里发生什么大事了?”
看热闹的人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眨眨眼,撇撇嘴,不知怎样回答。
“国母死了!”人群里忽然有人说了这样一句。
胡同旁边拐弯处有棵大柳树,树冠茂密,绿阴匝地。树下是大家平时聊天乘凉的地方。今天聚集的人特别多,原来是一个戴眼镜的老伯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呢。
北宋开宝年间,神泉县令张某,很是注重自己的形象,外表好像很清廉,内心实际贪婪的很。一天,他自写了一纸榜文帖在县衙门口:某月某日是本知县生日,特告示衙门内的所有官员,到时不的献礼贺寿。有一官员看后和大家说,县令是有意把生日说给我们听,说是不的献礼,不过是客气罢了。大家都心知肚明,心神领会。到了生日那天,每个人都去献礼。县令来者不拒,欣喜不已。随后又告诉大家,某月某日是我太太生日,到时候就不要献礼了。大家听了,没有一个人不在背后讥讽怒骂的。一进士写了一首《鹭鸶》讽刺道:“飞来凝是鹤,下处去寻鱼”。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来时像仙鹤那样清高,蹲下来就像鹭鸶一样到处去摸鱼吃了……
烈日炎炎,骄阳似火。
远处地里的庄稼都低着头,不知是听到了老伯的故事沉默感慨呢,还是听说国母死了,垂首默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