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似我非我
听着马克西姆的《出埃及记》,那种空旷辽远,放佛自己的心也随着音乐放飞在了埃及那片神秘的沙漠中。躺在金字塔巨大的阴影里,凉风徐徐,吹动着思绪。但是,并不是恬适,而是站在原野一望过去,孑然一身,我把世界抛弃了。
拉上窗帘的前一刻,伫立在窗前,极目远方的黑暗,山下稀稀落落的灯火,恰恰成为了这寂寥的点缀,就像是冰冷的寒焰。落下的丝丝的秋雨,淹没了满天的繁星,也扑灭了黄昏后最后一丝光亮。或许千年以前,我就已经在这里看着这些;或许千年之后,我还会在这里看着这些。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谁是我?我想,我就如同一种恒定的姑且称之为物质范畴的混沌,每一世每一世都被赋予不同的意识。生死之间有大义,这个义,或许就是指意识破灭的一瞬间,所有前尘往事亦随之湮灭,复归混沌。而后这混沌又将继续承载新的一段意识,继续演绎着或同或异人间悲喜。我从来都不是我,我始终又都是我。佛家讲轮回讲修持,或许在千百世之后,混沌终将清明,只是那时候,不知道还能不能记得现在的我?
是我似我非我,凡俗中碾落成尘;是我似我非我,混沌中周而复始。静心明性方见本真,佛讲轮回,或者就是无法静心明性,才一世一世体悟心性,终成正果。成正果者有大德,恰如儒家以玉之德喻君子,终究我本来心性,历经风霜雨雪,千百年磨砺衍变,在生死之间,慢慢削去了石衣,得见脂玉。玉者石也,然终不为石也;我者我也,然终不为我。盖亦如是!
陆游说死后原知万事空,姑且不去评说他未死而知从何来,当是时,却是做好这一世的我吧,毕竟我活在这一世,好好活,也为自己的本性多积攒修持经验,或许在某一天混沌清明时,还记得我曾经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