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虚荣“宛如恶癖”

虚荣“宛如恶癖”

2013-10-23 18:20 作者:一仓 阅读量:315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歌德曾经说过:“虚荣是追求个人荣耀的一种欲望,它并不是根据人的品质、业绩和成就,而只是根据个人的存在就想博得别人的欣赏、尊敬和仰慕的一种愿望。所以虚荣充其量不过等于一个轻浮的漂亮女人。”

培根说过:“名誉犹如江河,它所漂起的常是轻浮之物。”过分追逐虚荣,必然会导致灾祸。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不少,如考试作弊,剽窃论文,运动员在参赛时服用兴奋剂,地方官员虚报统计数字等等,世界上所有的丑恶现象都与虚荣有关。还有,姑娘找对象只问财富多少,小伙谈恋爱只看脸蛋漂亮不漂亮,全不管婚后生活如何等等,世界上的不少悲剧也根源于虚荣。

的确,人一旦被虚荣迷了心窍,聪明的人会变得愚蠢,善良的人会变得邪恶,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来。无数的事实说明,“虚荣,是一种特殊疾病,一种宛如天花和霍乱的恶癖”。对此,人们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请看例子:某者16岁那年考入了县重点高中,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初中进入高中,视野宽了,心也野了。他感到命运太不公平,同样是人,而自己的聪明才智远不比别人差,却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人生有那么多的享乐都未体验过。越想,他心里越不平衡,只有默默地等待着机会,等待着一切可能发财的机会。终于有一天,他等待了机会,几个同伙邀他去帮一个“朋友”索要欠款,他便毫不犹豫地跟随而去,这一去使他走上了歧途。在一家贸易公司里,通过短暂而毫无意义的谈判,同伙突然翻脸,动手将该公司的经理摁倒捆绑起来。他被突如其来的一切惊呆了,他知道这种行为远没有要账那么简单,这很可能是犯罪。但一切都在瞬间发生,他接过同伙递来的一个手提包,并稀里糊涂随他们离开了现场。第二天,同伙给他拿来一笔钱,并告诉他手提包里的东西价值10多万元。他十分震惊,但又不敢正确面对现实。抱着侥幸心理,他拿了钱,含着泪给父母写了一封告别信,然后悄悄地离开家跑到了外地打工,试图逃脱法律的制裁。从此,他开始了与魔共舞的日子,再也没能睡过一个安稳觉,内心每天都被未眠的良知和可怕的恶魔交互撞击着、吞噬着,梦中时常看到自己被抓。时间不长,他真的开始了狱中的生活,这就是虚荣带给他的结果。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虚荣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性格弱点,它很可怕,而且这可怕的范围几乎是无限的。它的要害是嫉妒中伤别人,而且是取攻势而不取守势。凡是虚荣心极强的人,周围的人都是他的仇敌。他们不会从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愉快和帮助,反而时常和他们的邻居、同事、好友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在强烈的虚荣心的支配下,他们有时会产生可怕的动机,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他们总想在各个方面胜过他人,以夸张自己在别人眼里的价值来表现自己的强大;以假象昭示于人,通过欺瞒使自己得到他人的赞许,以达到提高自己威望的效果。当作出虚荣行为时,他们表现得很自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很强大,然而独自一人时,又会感到十分自卑,内心感到非常空虚和惆怅,活得特别累。所以,过分虚荣是一种极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个人为取得某种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极不正常的社会情感,我们必须将其彻底抛弃。

对待别人的过分虚荣,好的方法不是从如何破坏它入手,而应该放在如何地改善它、诱导它走向有利的方面去。如对那些富有而虚荣的人,可以让他拿出资金作为慈善基金,或者经营一项事业使他人多一种安全保障;对那些才华横溢而虚荣的人,可以让他多为社会做贡献,等等。

对待个人的过分虚荣,必须下定决心克服。要客观评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要自欺欺人,建立对自己的自信心。要调整自己的目标,把追求胜于他人的欲望变成追求自我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要正确对待荣誉,不要热衷于表面已有的虚名,注意实际能力的修养。要力戒不说谎话,避免以说谎言来表现虚荣。最重要的是不要为名声、形象所累,勇于显现真实、自然的自我。只要这样,你就会心地坦然,乐观向上,你就会受到众人的爱戴和赞扬。

相关文章关键词

《虚荣“宛如恶癖”》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