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

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

2013-10-22 05:13 作者:驿马 阅读量:282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八月深圳,骄阳似火,毒日头烘烤着脚下的黑土地。这里是深圳特区沙头角,“中英街界碑”五个烫金大字在黑色大理石碑上刺目耀眼。从这里往南,不足二百米长的一条小街就是闻名遐迩的中英街。

身后,店铺林立,商旅云集;南来北往的游客和眼花缭乱的招牌使这块弹丸之地充满了无限活力。同一片蓝天下,一条不过四五米宽的街居然是两种制度的分界线。左边是香港,紫荆花旗在招摇,低矮的屋檐下,忙碌着同肤色同语言的香港商贩;右边是深圳,五星红旗在飘扬,参差的高楼里,活跃着大包小包在手的内地观光客。在建国后曾一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边居民,随着锁国政策的解冻,在恢复了自由贸易的同时,也迎来了万千游客;今日,门庭若市、日进斗金在此已不是传说。

漫步在窄窄的中英街上,在东西两边的商铺里流连,来自五大洲的小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因为免税,其价格也十分便宜。大约是小商品买卖,用不着大投资,香港的店铺还是七十年代的特色,门面低矮,清一色的黑瓦平房,黑色的瓦脊上有杂草在风中起伏,苔藓染绿了屋脊,我暗想,它们是不是也经受过百年的凄风苦雨?

中英街上最让我瞩目的是一棵有着百年树龄的大榕树。该树有一抱多粗,根扎在西边的深圳,枝干却执拗地向东边的香港方向伸展,绿荫覆盖着数家香港店铺。树旁立有碑,碑上镌刻小楷文字叙说树史。原来,此树植于新界被割让后的第二年即1899年,它出生于那个屈辱的年代,一直目睹着中英街所经历的风雨和沧桑,界碑只能挡住行人的脚步,却阻挡不了一棵树的生长空间,“身在祖国,荫蔽香港”,一棵树割舍不断的血浓于水的情怀呀!百年间,它为对面的香港遮挡了多少风雨,送去了多少荫凉?

“一,二,三,四……”我从北向南依次寻找着从前的八块界碑。这八个粗糙的界碑立于1899年,是当年的清政府与英国殖民当局共同设立的大陆与香港的分界碑。碑身高二三十公分,厚七八公分,正面刻有”光绪二十四年,大清国新安县界”的字样,背面是英文,百年的风雨已使界碑风化剥落,字迹有的已模糊不清。但,看到它们,我心里还是忍不住一阵震颤和酸楚。这八块界碑分明是八把匕首,当年曾深深地扎入中国已饱经磨难的的躯体上,生生地把香港割下,血肉模糊一百年至今才愈合。

中英街,你是中国土地上的一道伤口,伤口虽然已经结疤,我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胸口还是不由自主地感觉隐隐地痛。

当年,这块土地上曾经血流成河。据史料载,英军强占沙头角之后,来自布吉、横岗甚至东莞等地的百姓自发组成义军袭击驻扎在沙头角的英军,期望将英军赶出新界,但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英雄的热血染红了界碑。中英街,这块血染的土地,你是那个时代仁人志士们心中永远的痛啊!

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目睹着眼前的繁华,遥想着百年前的屈辱岁月,义士们的呐喊冲杀声仿佛穿越时空在中英街上空回响。

中英街,你这浸透了英雄血的土地,你是中国这个巨人身上长二百多米、宽四五米的一道伤口,在地图上根本看不到你,但你的血汩汩流淌了近百年才止住,让整整三代中国人也为你疼了一个世纪!

阳光下,第一块界碑处,赫然耸立着“3.18”国耻纪念碑亭。深灰色色的铁铸大钟、黑色大理石的立柱、黑色大理石的基座,一切都显得那么庄严肃穆。然而,与此格格不入的是,喜笑颜开的红男绿女们脚踩着刻有国耻纪念铭文的基座,手扶着警世钟兴高采烈地拍照留影。

真的有那么高兴吗?那可是国耻警世钟啊!好了伤疤就忘了疼,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希望吗?在这祖国伤口上的警世钟旁,请收起你们的灿烂笑容吧!

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此刻我又感到胸口隐隐地痛。

相关文章关键词

《行走在祖国的伤痕上》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