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之行
“呜……”一声长鸣,列车终于在杭州的站台缓慢地启动了,列车快速地向前移动速度越来越快,铁路两边那高高低低的楼房被疾驰的列车甩在了后面,而且越甩越远。靠在车窗上,我的思绪在轨道上滑翔,努力地想像着中华腹地九州之中的郑州,此行我是与上虞真美日化厂的业务员王连根、严竹生、丁长河还有我们的厂长茅海富等人一起去参加全国百货订货会。
还在学生时代我就知道了郑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始祖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就位于郑州境内的新郑。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郑州,早在3600年之前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历史上夏、商、管、郑、韩都在这个地方设都,后来的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八代也在这里设州,历朝历代都是把郑州当作兴盛发祥之地的。
郑州雄踞中原腹地,不但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是河南省的省会,“雄峙中枢,控御险要。”为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107、310国道在这里穿过,亚洲最大的货车编组站也在郑州。
我们是晚上到达郑州火车站的,随着簇拥的人群缓缓地走到火车站广场,这里是风雨交加非常寒冷,打前站的七匹狼季秋安前来迎接我们一行。我感觉郑州火车站很大,位于火车站广场上的中原大厦也十分耀眼。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季秋安没有领着我们先去旅馆安顿,而是在火车站广场附近的大排档夜宵。
我们在蒙蒙细雨中,听着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钟声,围坐在矮桌矮椅上,喝着河南的金星啤酒,吃着羊肉串。当时的羊肉串只有二毛钱一串,我们是一大捆一大捆地让戴着小白帽的人烤着,也许真饿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我游走在繁华街市,穿行于人流之中,发现郑州的标志性建筑是“二七纪念塔”,它高高地耸立在郑州的市中心二七广场上,这里位于人民路、二七路、解放路、中原路、西大街、德化街的交汇处,与曾经风云一时的郑州亚细亚商场隔路相望。
郑州的“二七纪念塔”,是一座绿色的仿古双塔式建筑,在阳光的照映下气势恢宏,威严壮观。当绵延数公里,浑厚悠扬的“东方红”乐曲钟声在准点响起,我驻足塔下仰望,感觉其塔就是英雄的神圣化身,不禁肃然敬意由然而生。
据史料记载,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成立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由于遭到反动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2月7日湖北督军肖耀南借口调解工潮,诱骗工会代表到江岸工会会所“谈判”,工会代表在去工会办事处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枪击,赤手空拳的工人纠察队当场被打死30多人、打伤200多人。反动军队还闯进工人宿舍,大肆搜捕,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江岸分会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后,反动军警把他绑在电线杆上,用刀逼迫他下令复工。林祥谦高呼:“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的头可断,工是不能上的!”他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武汉工团联合会法律顾问、共产党员施洋也惨遭杀害。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铁路局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就是今天的“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二·七”惨案所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并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性的罢工浪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通过罢工,工人阶级丰富了斗争经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郑州两位革命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并在当时的广场内建立了一座15米高的用木条制作成网状结构的纪念塔,顶端竖有五角星,塔下周围种植了花坛草坪。当时和木塔配套的还有一个大牌坊,后来牌坊拆了,木塔却保留了下来,慢慢成为了郑州人民心目中的“二七纪念塔”。每年清明之时附近学校的学生都会到此祭奠,缅怀先烈,纪念历史。
1971年夏天一场风雨过后,屹立了20年的苏式多面体木塔砰然倒塌。当时主政郑州的一把手王辉顺应民心,着手修建一座永久性纪念塔,当年10月1日,一座新的流光溢彩“二七纪念塔”建成了。新的“二七纪念塔”为联体双塔,占地面积352平方米,建筑面积1923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塔基座为3层塔身为11层,共14层(包括地宫),塔高63米。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塔顶建有钟楼,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整点报时演奏《东方红》乐曲,钟声宏厚,悠扬悦耳。钟楼上高矗一枚红五星。塔平面为东西相连的两个五边形,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为双塔。有地下室通道可从广场入口处进入塔内,塔内一边为旋梯,一边为展室。
在我的记忆中,塔内陈列有“二七”大罢工的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主要文物有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黄河铁桥竣工纪念铁碑;京汉铁路通车后,用过的大钟;1921年工会收缴会费用过的小布口袋;1922年工人俱乐部证章;“八月罢工”时用的汽笛;1923年京汉铁路总工会证章;二七大罢工工人纠查队员用过的斧子和大锤把;还有被捕工人在保定监狱戴过的手铐脚镣等东西。
游人可登梯盘旋或乘电梯而上到至塔顶登临眺望。这座新颖独特、雄伟壮观的“二七纪念塔”,它是郑州人民的骄傲,也是郑州的标志和象征。入夜后,多种彩灯内透外照,她散发出的光芒,使双塔更加绚丽多彩。虽然我在郑州来去匆匆,我还是有幸登上了“二七纪念塔”,登高望远不但能看遍郑州的市容风貌,而且还能望到几十公里外远处的黄河。“二七纪念塔”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我们住在离亚细亚商场不远的地方,每天清晨总能看见“亚细亚”的仪仗队,在成千上万名市民和外地游客的注目中,举行升国旗仪式和礼仪表演。还有“亚细亚”的员工穿着统一的服装,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马路上喊着响亮的口号跑着步,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奇。
而晚上在旅馆的房间打开电视,在央视的黄金时间又总能听到一句甜美的广告词:“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之后,接着就会有一位“亚细亚少女”向观众顾盼神飞,其背景是一轮冉冉升起光芒四射的“野太阳”亚细亚商场徽标。使无数从未到过郑州的人见识了亚细亚商场那清新典雅的营业大厅及秀美热情的迎宾小姐。当年的广告能做到CCTV-1那真不简单了,那是郑州人民的骄傲。
这“亚细亚”的气派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特意去了一趟亚细亚商场。我在亚细亚商场外墙面上,见到了一位年轻靓丽、容貌可人的“亚细亚”形象小姐,用她迷人的微笑正迎接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购物者解囊掏钱呢!亚细亚商场内是商品琳琅满目,人声鼎沸,比肩接踵。而所售的商品全是名牌高档货,还有一些是进口的,东西特贵。
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亚细亚商场,是1989年5月6日,在花了几十万元的广告费之后闪亮登场的。据说开业当天,郑州市万人空巷,顾客如潮而至,商场保卫人员为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只能分期分批往里放人。到下午6点钟营业大厅被迫提前打烊关门,柜台上的货物几乎全部卖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亚细亚”作为企业行为在全国创造了一个接着一个的第一:第一个设立商场迎宾小姐、电梯小姐,第一个设立琴台,第一个创立自己的仪仗队,第一个升国旗,第一个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亚细亚”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
而独领商战风骚这一切神话故事的原创者是一个叫王遂舟的人,没有受过专业的高等教育,仅仅是军人出身。凭着自已的胆量和魄力,而且还是毛遂自荐当上亚细亚商场总经理的。王遂舟对于零售业服务、管理、营销理念及方法、手段的大胆尝试令人咋舌。
在当时市场萧条,消费空前低落,零售业遭受空前打击的形势下改写了亚细亚商场的历史,而中原大地的郑州亚细亚名字也从此响彻全国。王遂舟和“亚细亚”使得郑州的服务业面目焕然一新,在中国商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
“亚细亚”成为了全国商业的典型,王遂舟也成为了中国商业改革的先锋人物。1992年1月纪录片《商战》在中央台播放,震动了全国,王遂舟的名声登上顶峰。王遂舟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特别发布嘉奖令,对王遂舟个人通令嘉奖。
这次的郑州之行,匆匆的走了郑州一趟,管中窥豹地欣赏了郑州的城市风景意犹未绝。纵然郑州积淀了3600年的中华文明,她给我的印象还是一个新兴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