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无锡锡山山无锡

无锡锡山山无锡

2013-10-26 21:17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576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碧波荡漾太湖水,悠悠流淌古运河。“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不但历史悠久,而且风景秀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繁华之地,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过好多次无锡,还频频路过无锡。去无锡是因为玉祁镇有一家“无锡家用化妆品厂”是我当年的业务单位,我为他们配套生产球型喷雾头子。这家厂欠了我一万多元产品款,上虞工商局合同科的王立强、罗平两位领导还为此帮我专门去玉祁工商所仲裁过。

无锡玉祁也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镇,始于唐末五代以前,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原为芙蓉湖中高地,如湖中之玉,因而得名。至于路过无锡那是为了到达苏北的泰兴、靖江新桥、如臬、姜堰、杨州等地业务单位。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传说还在周平王东迁的年代(公元前770年),惠山的东峰就发现了锡矿,故名锡山。到战国末年,锡矿采尽,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在攻克常州之后,在锡山屯兵驻扎。士兵们在锡山之麓埋锅造饭之时,偶而掘得一块古碑,上面刻着“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有锡诊,天下弊;无锡父,天下济。”王翦认为此碑是上苍在告诉大家天下从此太平,所以冠以“无锡”地名。

而到了王莽的“新朝”时期,推行“新政”大改郡县之名,把一切都“颠倒”过来,改“无锡”为“有锡”县名。但没有几年到了东汉时期又恢复了“无锡”县,一直沿用至今。这一说法,历代的无锡地方志也都有相沿记载。

“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虽小却是无锡的一座名山,那些光怪陆离的传说为之增墨添彩不少。山中是林木葱郁,泉涌瀑挂,风姿绰约。作为无锡城市标志的龙光宝塔巍然耸立在锡山之巅,湖光塔影,相映生辉。龙光宝塔高32.2米,墙厚1.8米,仍为楼阁式,八角七层,砖混结构,塔刹以铁制套座,承载重1.5吨的铸铜葫芦。登塔揽胜,一览太湖明珠的神采风貌,让人心旷神怡。

锡山南麓树有九龙壁,长26.71米,高4.09米。由壁座、壁身、琉璃顶三部分组成,壁身由144块涂釉陶块拼装而成。九条龙奔腾飞舞,神态各异,分红、黄、绿、白、青、紫、蓝、橙、赭九色。

无锡的惠山,山有九峰,由南向北望,盘旋起伏,宛若游龙飞舞,犹如九龙,故称九龙山。九峰中的头茅峰、二茅峰、三茅峰这三个山峰最有名气。宋代苏轼有诗曰:“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题写了“江南第一山”,惠山从此名扬天下。

惠山最负盛名的是“天下第二泉”。此泉共有三处泉池,入门处是泉的下池,开凿于宋代池壁有明代弘治十四年(1501)杨理雕刻的龙头。泉水从上面暗穴流下,由龙口吐入地下。上面是漪澜堂,建于宋代。堂前有南海观音石,是清乾隆年间,从明朝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移来的,堂后就是闻名遐迩的“二泉亭”。

亭内和亭前有两个泉池,相传为唐大历末年(779),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分上池与中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佳;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据传,此洞隙与石泉是唐代僧人若冰寻水时发现的,故又称其为“冰泉”。在二泉亭和漪澜堂的影壁上,分嵌着元代书法家赵孟和清代书法家王澍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各五个大字石刻。这清碧甘冽的惠山寺泉水,自从唐代茶人陆羽品为“天下第二泉”之后,已时越千载,盛名不衰。

“太湖美,太湖美……”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美歌曲,使无锡太湖的美名扬海内外。太湖烟波浩荡,碧波万顷,渔帆点点,极目远眺,令人神怡心旷。灵山大佛南面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

“太湖佳绝处,必尽在鼋头。”这是郭沫若赞誉的太湖的诗句。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山渚巨石突入湖中天然浑成,形状酷似神龟昂首因此而得名。鼋头渚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许多美丽的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

后来又增添了“唐城”、“欧洲城”、“三国城”、“水浒城”、“亚洲城”、“镜花缘城”中央电视台太湖影视中心的人文景观,使得太湖更加美丽。

无锡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梅山“初春探梅、仲夏观荷、金秋赏桂、隆冬踏雪。”或者到东林书院,亲耳聆听一下那“风声雨声读书声”。即便是驻足街头,也可坐下来听段“二泉映月”,就会想起瞎子阿柄他那坎坷的身世和惊人的音乐才华。

无锡尽显一方山水,而我每次去无锡置身山水间都是游兴未尽,每一处景点使我心旷神怡;每一处景色让我流连忘返。眼中是看不完的风景,心里是说不尽的依恋。“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来!”……

相关文章关键词

《无锡锡山山无锡》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