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电影
上个世纪的露天电影,曾伴随我们度过了难忘的青春岁月,至今仍记忆犹新。
“放电影啦!晚上看电影去!”消息一传开,十里八村一下子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奔走相告。人们早早收了工,早早地放了学,早早地吃了晚饭,从山山岭岭,村村寨寨,向放电影的村子赶过去。老人三三两两,年轻人成群结队,小孩子呼朋引伴,姑娘们嬉戏打闹,向生产队晒粮食的石坝子赶去……
夜幕渐渐降临了。这时,发电机的马达响起来了,放映台的灯光亮起来了,银幕旁边的扬声器唱起来了,晒坝里格外热闹了!人,越聚越多,越聚越多。父母招呼小孩的吆喝声,年轻人找座位的呼喊声,小孩脆生生的哭声、笑声,此起彼伏,混响成一片。整个山村沸腾起来了!
突然,明亮的灯光一下子暗下来,接着,又亮起来。年轻的放映员吹吹麦克风,清了清嗓子,大声讲话:“广大的社员同志们,请你们安静了!XX县电影放映队今天晚上在这里给大家放映国产彩色战斗故事片《渡江侦察记》、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请大家找好自己的座位坐好,不要高声喧哗。另外,大家要注意,不要踩地下的这根黑线,以防触电!下面请XX队长给我们讲话。”这是放电影前的通例,队长往往利用人员集中的时间讲一些有关防火、防盗或防阶级敌人破坏捣乱之类的话,有时也讲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不过,这些东西此时此刻仿佛与他们都无关紧要,大家最感兴趣的是马上放电影!乘队长讲话的时候,一些调皮的小孩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直到灯光再次暗下来,一道强光射到银幕上,全场才一下子安静下来。接着,雄壮有力的《解放军进行曲》响起来,银幕上八一军徽光芒四射,八一电影制片厂厂名及片名推出之后,好像有人指挥一样,全场几乎是同时安静了下来。
人们的神情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或紧张,或惊恐,或愤怒,或欢笑,或惋惜,或伤心落泪,或欣喜若狂……如痴如醉,不一而足。
时间过得真快。两三个小时的电影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大家仍意犹未尽,当银幕上推出“再见”字幕时,才恋恋不舍地离去。一些年轻人甚至围着放映员打听第二天晚上在哪儿放电影,他们还想继续过过瘾。“电影晚会到此结束,请社员同志们依次退场,不要拥挤。”人们从故事中走出来,点燃火把,揿亮手电,从田埂上,从通往四面八方的小路上,扶老携幼,往家里赶。漫山遍野,到处是如星光般的灯火,满耳是喧闹的人声……远远近近的狗开始跟着狂吠起来,似在责怪夜归的乡里人搅醒了它们的酣梦……
这是儿时常见的看露天电影的情景。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网络等传媒的普及,露天电影早已淡出了历史舞台,它的式微,固然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她特有的情味的失落,是令人深思的。在精神食粮匮乏的年代,她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同时也提供了交流、聚会的平台,她永远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