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有个苗家女
八月的最后一天晚上,我刚打开电脑挂上QQ就发现有人要加好友,于是我随手点击了一下,这个网名叫“一枚竹叶”的人动作快捷地闯了进来。她给我说:“很高兴能加到你!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读到了你写的情感美文,尤其是你对歌曲的感悟和诠释,仿佛你写的就是我自己内心的独白,不瞒你说,我把你写过的歌曲几乎都搜索来听了,感动得一塌糊涂。”我回答说:“有点夸张了”接着“一枚竹叶”又说:“真的,我收藏了你的所有美文。”“很喜欢听你推荐的歌曲《有你爱过也算是一种幸福》”我夸赞了她一句:“你真会说话,赶上阿庆嫂了。”我感觉这人挺会讲话,赶紧去点击她的空间查看她的个人资料,知道了她是贵州黔东南人,还从相册中看到了她的演出照,我问道:“能歌善舞,是少数民族吗?”“一枚竹叶”回答我说:“我是苗族”。就这样在一问一答的聊天中,我们熟悉了,我认识了第一位深山里的苗家女。
文老师是教授语文的一位苗家小学老师,生活在凯里。在我“游过三江六码头,吃过串筒热老酒”的生涯中,至今还没有去过凯里,以前我只是在几个朋友那里偶尔听说过凯里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几乎没有什么印象。据史料记载,凯里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凯里是苗语“卡里”的音译,“开垦之地”的意思。凯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明清时期就有“小京州”的美称,设治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凯里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苗人的聚居地,战国属夜且兰国,秦汉属且兰县。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元为麻峡县和播州所辖。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境内始置清平县。民国三年改称炉山县。1958年复称凯里县。1983年正式设立为凯里市。
认识了文老师,我特意向朋友了解凯里的情况,他告诉我,飞机可以到达贵阳龙洞堡机场,再从贵阳乘车走高速公路大约2个小时的路程就能到达凯里。凯里是一座偏远的小小山城,山外有城,城外有山,道路比重庆要平坦得多。行走在凯里,扑面而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尽收眼底的是满坡的松柏,还有高低起伏的楼群。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城区那个北京路与韶山路交叉的大大十字街口,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是人头攒动,高楼大厦耸入云天,巨大的广告牌闪闪发光写着迷人的梦想。在灯火通明的夜晚,大酒店、夜总会、歌舞厅,与其他城市一样有着令人目眩的喧哗和色彩。
一年一度的芦笙节,使得小小的山城芒筒声声,芦笙悠扬,更是热闹非凡。街头到处是穿着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男女老少,人们神采熠熠,绽放着绚丽的笑容,男人吹着芦笙,敲着芒筒,女人翩翩起舞,侗族男女唱着清脆悠扬的侗族大歌。而一支支来自不同苗寨的芦笙队伍在大街上则展示着他们的风采,那高高竖起要用八个人抬着的芦笙令人叹为观止。身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少女,浑身银饰闪闪,悉悉索索一片脆响。民族风情沸腾着凯里这座美丽的城市。凯里古朴的风雨桥、奔放的杉木河,秀美的巴拉河,奇诡的月亮山、黔东南的山山水水都给凯里这座城市平添了许多神秘和华美。
据说凯里的城北有一座“大阁山”,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孤高的“魁星阁”,山因阁名。从凯里火车站顺公路上行,拐过二道弯插入一条老街。沿着狭窄的街面,随着拥挤的人流,走过一幢又一幢乌瓦老宅,来到“大阁巷”。顺坡而上,便见两米来高围墙的“大阁公园”,进门是一道牌坊,门坊柱上刻着“一览皆谓众山小,到此方称拔地雄。”横眉是“进吾往之”,跨过门坊,迎面就是供着香火的一尊土地神。左右都有山径小道直达山顶阁楼,走近魁星阁下有一座魁星阁主人方道人的坟墓。山顶上的魁星阁造型古朴,为五重檐六角攒尖,阁高22.86米。山不高阁看上去就很高大了,魁星阁有南北二扇门,刻有应景对联,南联“飞关过齐泰素景,苍烟几点小瀛洲。”北联“凯水清波滚滚奔来眼底,炉峰烟雨巍巍矗立樽前。”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正殿供奉着魁星造像。魁星是天上北斗七星中的前四颗星,传说它们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魁星阁是古代文人拜魁星祭祀的地方。就是现在各地拜魁星的香火也依然十分旺盛,因为家长个个望子成龙,学子无不企盼金榜题名。我想文老师也一定拜过魁星,才能成为深山里的苗家老师。
我从照片上看到的文老师,清秀典雅,从容自信,年约四十岁。文老师虽已进入了生命中的不惑之年,岁月的风霜写在脸上,写下了她的人生阅历,一颦一笑中眼角的皱纹依稀可见,但眼睛却清亮如水。文老师虽然不再年轻,却有着年轻人没有的风韵;虽然没有青春的容颜,但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容的风度,多了别样的风情。岁月的红尘没有锁住她的媚力,举手投足之间的风彩依然,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远远的望去令人赏心悦目心弛神往。经过文字交流,我感觉文老师是一位有修养、有品位、有知识的苗家女,心里很是赞赏。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工作是最重要的,我不知道文老师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给顽皮稚童上课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但从谦和娴静的性格能想像到她的教育方式一二。上课铃响了,学生们自然有序地往教室而去,课堂上文老师与学生们在融洽亲切的氛围中,也许是“激情飞扬”地讲授着,也许是“润物细无声”……课堂上充满着学习的乐趣和互动的快乐,学生们不时由衷地发出开心的朗朗笑声来。下课了,学生们又围在她的办公桌旁,文老师长、文老师短,小声地说着什么……文老师很少呵斥学生,学生有事情愿意找文老师说说,不但学生“缠绵”她,连许多年轻的老师也都喜欢文老师。这是一种师生间交往的亲切场面,也算是一道风景吧!文老师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在凯里这座城市做着辛勤的园丁,工作着、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