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章写作网 >文章写作社区 >撩开神秘面纱的苗族

撩开神秘面纱的苗族

2013-10-24 05:59 作者:上虞厂房网 阅读量:350 推荐0次 | 我要投稿

我喜欢历史,自从认识了第一位少数民族苗家女,对文老师的姓氏来龙去脉颇感兴趣,于是我就按照惯例作了一点初步的考证,却发现苗族在历史上是一个没有文字并且苦难深重的的民族,要想看到苗族的历史只能从服饰上去看到。今天的苗族人似乎也没有自己的姓氏。现在使用的都是汉姓汉名,这都是后来在与我们汉族人频繁交往之后产生的姓氏。

我细细究其历史渊源却发现早在唐宋时代苗族人就开始使用了汉名汉姓。在贵州黔东南一带的苗族,大约也是从明代开始就有极少数的人使用了汉名汉姓,直到清代后期,清朝统治者认为“苗人多同名”,就饬令“各照祖先造册”,凡不知本姓者,官府一律追究。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黔东南一带的苗族人纷纷改姓汉名,同时还保留了本民族的姓氏。文老师的祖先也许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了文姓的。时至今日,黔东南居住在苗寨的大多数苗族人还在同时使用着苗名和汉姓两个名字。

苗族人有自己的民族姓氏,“子父连名”就是苗族的姓氏。在黔东南的表现的形式大致是这样的,象文老师的苗族姓氏应该与父辈以上列祖列宗的名字连环。因此,一个人的就是长长的一大串苗名,比外国人的名字还要多得多,甚至多达一百多个字以上。这么长的苗名一般人都难以记住,而一旦与自己的名字(子名)相连起来的时候,实在是没法象我们汉族人一样,见面就轻易呼唤。讲老实话,在我看来这根本起不到什么姓名的作用,倒象是开列了一份长长的家谱。所以,黔东南的苗族人姓氏,在平时实际生活当中使用时,就往往省掉了祖父以上列祖列宗之名,单取父名以为姓。

每一个苗家儿女从“娘肚皮”来到人间,但等婴儿满月之后,做母亲的就会背着婴儿与婆婆、妯娌们举办满月酒,由外公外婆或舅舅负责给婴儿正式取名,于是就有了一个自己的苗名。据说苗族人的苗名是不论男女都是单音名字,什么“榜(bangx)、欧(eb)、妮(nil)”、金(jinb)、翁(ongd)”呀。在黔东南地区,苗族的长辈称呼晚辈可以直呼其单音名字;平辈之间相互称呼苗名,则要“子父连名”。假如文老师的单音苗名为“宝(box)”,她父亲的单音苗名为“翁(ongd)”,那么彼此呼唤苗名时应当叫“宝翁(boxongd)”。也有“三代连名”称呼的,子名为“宝(box)”,父名为“翁(ongd)”祖父名为“里(lix)”,苗名呼唤则叫“宝翁里(boxongdlix)”。这种子、父、祖“三代连名”的苗名从家族谱系追溯上去,就很容易了解到整个家族延续至今的历史年代。

黔东南地区苗族人的根在那里?中华民族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黄帝、炎帝、蚩尤。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了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了“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今天的苗族主要分布在云贵川湘的山区乃至东南亚的不少国家之中。尽管苗族的支系庞杂繁多,但各地苗民在各种不同的方言土语中,都把自己的祖先称为“尤公”,对蚩尤非常崇敬。许多地方流传着蚩尤的古老故事,对蚩尤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传说远古时代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骁勇善战,势力强大。后在涿鹿之战中被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联盟击败所杀,身首异冢。留在中原的九黎与东夷其他部族一样,逐渐融合在华夏汉族之中了,而更多的九黎族人则流离失所,被迫迁徙至今天的贵州和湘西、鄂西南等地区。从苗家女歌唱的比较古老并充满神话色彩的《苗族古歌》中,我知道了苗族人的老家在“浑水河一带”,这“浑水河”苗语为edfangxebniel。意思为“黄水浑水”,其实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关于苗族远祖蚩尤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远古时代的苗民居住在黄河岸边的平原上,蚩尤从小就离家出去学艺,经过刻苦修炼,成了可以呼风唤雨、起死回生的大神。当时有个垂耳妖婆,捉去了十八寨的老幼苗民。蚩尤设计杀死了妖婆,解救了十八寨苗民。数十年后,苗寨兴旺发达,发展成为八十一寨。蚩尤的九个儿子也长大了,一人管九寨,蚩尤成了八十一寨的大首领。后来垂耳妖婆的兄弟黄龙公攻打苗寨,被蚩尤一次次地打退。黄龙公虽然多次失败,可仍不罢休,又联合了赤龙公,在雷王五子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蚩尤。从此八十一寨的苗民,只好放弃黄河平原向太阳落下的“鬼方”举族西迁。苗族人渡过了黄河,长途跋涉,退入深山,来到豺狼、鬼怪出没的“鬼方”。苗民吹芦笙、打鼓,把豺狼、鬼怪赶跑,开山种地,在这大山深处居住了下来,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而蚩尤作为苗族的远祖,虽是神话传说,但始终受到了各地苗族人民的崇敬与纪念。

“世界上有两个苦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这就是中国的苗族和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这是澳大利亚的人类学家W.R.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中的评论。黔东南的苗族以血缘关系建立村寨,从而形成了几十个不同的分支,也有着不同的服饰和居住环境,但他们却是同一个民族。没有文字的苗族,用高亢优美的古歌,记录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没有文字的苗族,用五彩斑斓的彩线,写下了如烟往事的尘迹。对于苗族人来说,铜鼓和芦笙场有着神圣的意义。在过去的苦难历史中,铜鼓敲响,所有的苗族人都要集中起来,反抗侵略和压迫。现在苦难成为历史,铜鼓成了民族凝聚力的象征,鼓声则传递着苗族人的友善。现代的苗族人,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开放的时代,苗族人开始放眼看世界。他们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时候,也在和其他民族进行比较和交流。认识了文老师让我无意之中撩开了蒙在苗家女头上神秘面纱的苗族人……

相关文章关键词

《撩开神秘面纱的苗族》的评论 (共 0 条)

  • 还没有人评论,赶快抢个沙发